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要成立应急处理指挥部,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做出反应,搜集、报告疫情及有关情况,立即组织调查,组织医疗队伍,积极开展救治,并向政府提出处理建议,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事态发展。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是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各有关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等要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记者:请谈一谈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作出贡献的人员以及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国家给予什么样的照顾政策?
负责人:为鼓励战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条例做出了一系列规定。第一、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医疗卫生人员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主力军,在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救治过程中,接触传染病病毒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风险很大。给予这部分人员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既体现了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又有利于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工作。第二、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参加突发事件处理的,除医疗卫生人员外,还有生产经营企业的职工、志愿者等各方面人员。对所有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人民政府都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这表明了政府对公民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第三、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风险很大,有可能危及参加处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致病、致残和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补助和抚恤,既是对他们的补偿,更是对他们工作的褒扬。
记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卫生部门的职责作了哪些主要规定,在当前疫情还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卫生部将采取那些措施贯彻落实呢?
负责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卫生部门负有重要职责,条例作了明确规定。
卫生部要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报告系统;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立即向国务院报告;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和信息发布工作;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及时宣布或提请国务院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和重大中毒事件,及时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向公众开展应急知识教育,指定有关机构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保证监测和预警系统正常运转,定期对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应急演练,推广先进技术;按时、准确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等有关情况,对突发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宣传防护知识,对易受害人群采取防护措施等。条例还对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职责做了具体的明确规定。
为了确保落实条例规定的卫生部门职责,卫生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针对当前非典型肺炎防治亟需解决的问题,制订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经部务会审议后,5月7日与条例一起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于5月12日以卫生部第35号令发布施行。管理办法对
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予以明确、细化。主要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