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事实和基本情况充分说明:总的来看,我们的国家生机勃勃,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旺,形势是很好的。
各位代表!当着我们如实地对全国形势的本质和主流作出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前进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我们在工作中也有一些缺点和问题。在经济领域,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矛盾虽已有所缓解,但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仍然存在着某些不稳定因素。国家财政出现一些赤字,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较多,外汇收支还不平衡。工业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不高,部分产品质量下降和滞销积压,物质消耗过大,生产成本上升。在政治思想领域,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各级政府广大工作人员总的来看是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但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某些预见性不强、措施不够有力等缺点。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等弊病,还需要下很大力量去努力消除。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根据这个基本的实践经验和当前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在本次人代会到下次人代会的一年间,我们要集中力量办两件大事:一是在经济领域,坚持正确的建设方针,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深入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在政治思想领域,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各级政府,各行各业,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要围绕这两件大事,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希望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警察,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努力,为办好这两件大事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二、坚持长期稳定发展经济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八年,总的来看,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国家安定团结、社会显著进步的基础。努力把这种发展势头长期保持下去,使之不受挫折,这不仅对于巩固和发展当前很好的经济形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经济实力的加强,人民利益的增进,乃至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都必将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全部经济工作必须以此作为基本的立足点,并为此而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那么,根据建国以来三十多年特别是近八年的经济建设经验,根据当前经济生活的现实情况,要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着重解决好哪些问题呢?
第一,必须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大国里,农业这个基础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全局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发展所以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发展缓慢和收成不稳定。这八年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首先是由于农业生产连续多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工业生产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我们必须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继续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这几年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忽视农村工作。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目前我国按人口平均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占有量还很低,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林业、牧业、渔业等项生产,基础都还比较脆弱。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仍然处在开发时期,不仅通过深入改革还可以挖掘出很大潜力,而且农村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有极大的潜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很广阔的。我们必须从深化改革和增加投入这两个方面入手,努力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要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一系列新的制度性建设,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使正确的政策逐步法律化,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要切实保护农业耕地和森林、草原,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积极推广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必须保证粮食种植面积,注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力争粮食生产有较大幅度的持续增长,在这个基础上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全面稳定发展。必须继续努力做好“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使这些地区的人民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尽快解决温饱问题。这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第二,必须按照建设规模同国力相适应的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建设规模同国力相适应,是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去年,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增长的工作初见成效,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7.3%,大大低于1985年增长44.6%的速度。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计划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已经铺开的摊子过多,在建项目总规模过大。更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很不合理。在建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一般加工工业,还有许多是在当前国力条件下不该办的或标准过高的楼堂馆所等非生产性建设工程,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工业等建设投资不足。这样的投资结构如不及时加以合理调整,要么大量加工工业和非生产性设施得不到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等方面的必要保证,形不成生产能力或不能投入使用,将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要么就不得不再增加几百亿元的资金来扩大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必然导致投资规模恶性膨胀。为了进一步改变在建规模过大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国务院已于今年初作出决定,对基本建设坚决实行“三保三压”的方针,即保计划内建设,压计划外建设;保生产性建设,压非生产性建设;保重点建设,压非重点建设。目前各地正在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但有的部门和地方仍然行动迟缓,措施不力,需要切实改正。我们一定要坚决把建设规模严格控制在国力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使关系全局的重点建设得到切实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