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意见情况的报告

  五是把握正确导向,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打假”工作与“中国质量万里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宣传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新闻媒介,对查实的典型案件及时曝光,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力地推动“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过多、过滥、不公正的评比活动,严肃查处了“中国名牌产品介绍活动委员会”等5起社会评比活动,有的进行了通报,有的配合司法部门作进一步处理,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受到企业的欢迎。
  (三)坚持生产、流通领域一起抓,着力提高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  
  在生产领域,一是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检查了5441家企业的187类6617种产品。二是各地技术监督部门1997年1至3季度共监督检查了276667家企业的355175种产品。三是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23个部门对6605家企业的9130种产品开展行业统检。四是国家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召开了94次质量分析会,对带有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啤酒瓶、燃气热水器等进行综合整治。五是建议免去了8位连续2次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领导的职务。通过进一步加强对生产领域的质量监督,199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为78.3%,分别比1995、1996年提高2.9和1.1个百分点,连续3年稳定在75%以上,产品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在流通领域,一是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各地技术监督部门,在工商行政管理、贸易部门配合下,加强了对农资、时令商品、定量包装商品、安全防护用品等的质量监督。二是围绕重大节日和重点商品组织集中查处。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消费品购销旺季,抓住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米袋子”、“菜篮子”、“火炉子”、“车子”、“房子”等组织市场执法检查,为广大消费者购买放心产品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对季节性商品进行超前监督。在春耕和秋播之前,加强对农资产品检查;在夏季之前,组织对冷饮及各种饮料检查;在秋季之前,组织对秋冬服装等产品检查;在冬季之前,组织对电取暖设备的检查。此外,还组织了对663家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大型商业企业开展“清柜台”活动,推动企业形成自律机制。组织开展对计算机、眼镜、低压电器、建材、家用电器、汽车及农机零配件市场的质量治理整顿工作。1997年,全国共治理整顿了229个商品专业市场,检查商品标值12亿多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标值近5千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市场质量行为的规范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一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产品的假冒伪劣现象得到较好的遏制。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