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地方性配套法规建设
为了保证
产品质量法的有效实施,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各地加强了
产品质量法地方性配套法规建设。全国已经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颁布了产品质量地方性法规。辽宁省颁布了《
辽宁省商品质量监督条例》、《
辽宁省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辽宁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发挥了法制在产品质量工作中的引导、规范、保障作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还制定了一系列与
产品质量法相配套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企业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已形成基本配套的质量法律体系,使我国的产品质量活动基本纳入法制轨道。
(三)强化质量基础工作,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根据
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各地积极引导企业抓质量分析、质量减损、质量考核,推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制度,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北、河南等省在工业企业中开展降低“废品、次品、返修品”损失的“降废减损”活动,建立完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路子。广东省到1996年底,已有470家企业获得了质量体系认证,985家企业获得了产品质量认证。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已有1936家质量管理健全的企业获得了 1967张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有5381家企业获得17908张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在狠抓产品质量基础工作的同时,各地普遍实施“名牌战略”。浙江省加大技术投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品质量上档次,上水平,至今已创出153种名牌产品,其中年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的有70个,约有60种产品销售额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全国出现了一批质量效益型的先进企业,如河北邯郸钢铁公司、广东科龙集团、福建恒安集团、郑州亚细亚商场、珠海百货公司等。
(四)加强了质量监督,深入开展“打假”斗争
在执法过程中,各地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了生产和流通领域质量监督的力度。浙江省乐清市低压电器行业,原来是生产伪劣产品集中地,经过几年的治理,已有13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51个低压电器产品通过安全认证,144家低压电器企业领取330张生产许可证。目前乐清市的低压电器质量已处于全国前列。河北省高碑店市针对白沟市场一段时期内假冒伪劣产品突出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既控制源头又堵塞漏洞,全方位开展市场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白沟市场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