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用制度来“腐蚀”人 ?

  

  最后,除了正式制度赋予了“一把手”全面的领导地位,非正式的制度、仪式则使这种领导地位进一步获得了“权势”、“特权”的韵味。尽管从没有反映在纸面上,成为正式的工作规程,但组织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几乎尽可能的都在衬托一把手作为领导者的特殊地位,通过各种具有默契的“仪式”为抽象的等级概念注入真实鲜活的具体内容,让“特权”成为人人都真实可感的东西。比如,领导发表讲话,与会者若有默契地都会适时作出认真“记录”状,即使所谈内容有时多数人都会觉得无关紧要。而领导的讲话内容则总是被评价为“高屋建瓴”,“抓住了要害、实质”。于是,领导也就对某些问题变成了真正的专家,成为了“半君半师”,“亦君亦师”的高人。而真正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在此也只能认真体会什么叫做法家的“以吏为师”了。还有,拍摄领导讲话,取什么视角,从那位领导开始拍,都是充满了“讲究”和“学问”。给一把手汇报工作,尽管汇报的内容都已烂熟于胸了,正常的交谈可能更有助于全面而有效地沟通,但实际上就连眼睛往哪里看,声音语速如何,怎么组织语言,都是富有技巧性的,要认真学习领悟。或许本可以脱口而出了,但仍是必须手持记录本,哪怕对着一张白纸“念数据”。目的还是为了以这种“形式”提示两者之间的等级关系,让下级有当下级的顺从感,领导有做领导的权威感。一把手的衣着也是全体工作人员穿着方式的指南针。一把手喜欢穿浅色,很少有见穿深色或者花色衣服的。普遍的心态似乎是害怕自己穿着与领导风格迥异而遭到一把手厌恶、甚至批评。如果一把手亲自来到某办公室交代一项工作,不论与己关否,所有人都会立刻放下手头工作,起立,行“瞩目礼”。如果一把手到基层的对口单位去公干,不论是否符合警卫工作的规定,对口单位的公车一般也会开到进入本地的公路入口处恭候一把手座车的到来,然后为一把手“引路”、“开道”。虽然有时两者可能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但是对方也是愿意拿出这样一种下级的姿态来表示“友善”和“敬意”的。而坐有普通工作人员的车辆则紧紧跟在一把手座驾的后面,不敢超越,也不敢离得过远。一旦到了,公务接待一般也是下级单位主动奉上的。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到齐,围坐一桌,按照餐桌上的讲究来说话、敬酒。说得轻了,这是对来公干的人表示“客气”,说重了则是为了让领导们更有“尊严感”、“地位感”。


  

  三、结论:权势让人被腐蚀


  

  如此这般捧着“一把手”,的确有利于在被领导者的心中上树立起一把手高高在上的权威性。一个没有权威性的一把手,指挥其下级组织就不如有权威性的一把手有效。有权威的领导才能把别人凝聚在自己周围,领导的意图才能不折不扣地得到组织的贯彻。但是,它制造的问题也同样不少。这种工作氛围,难道就不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消极影响吗?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把手”制度其实就创造了这样一种能够集中满足许多人物欲追求的工作岗位。的确,有的人爱好权力,能在指挥与控制别人的行为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样的任务笔者亲眼所见,是真实存在的。当“一把手”会让他们觉得不虚此生。有的人爱慕名位,能在被别人的仰望、追捧、奉承与颂扬中获得飘飘然的尊严感。当“一把手”恰能让他们经常被各种人捧着、哄着、伺候着。嘴巴干了,刚瞅了一眼茶杯,就有人上前添水;烟瘾来了,才摸出来火机,就有人跟前递烟。有的人爱恋钱财。当了一把手,事事都伸手,这样的权力也容易被套现牟利,因他决定而受益的人只要偷偷的、不留痕迹的支付各种形式的利益对价就行。有的人沉溺于奢侈的享受,一把手的各种待遇自然是超乎寻常标准的。到基层公干时可以混吃混喝,在单位时可以自建小灶,出入都是公车代步,每年还有机会到各地甚至国外考察学习。而各有所求的人为了与他搭上私人关系,也会送上各种各样的享受机会。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