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规范是目的意思独立的事实行为的主干,主要用以调整行为人自行实施行为的一般情形,但如何处理他人代为实施的行为,从这些规范中找不到答案,因此,它们并非自足的规范,只有与其他事实行为以及法律行为规范密切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规范框架,这也是在对目的意思独立的事实行为进行定位分析时,注重它与其他行为规范关联的原因。正是在这种关联中,我们看到:(1)在规范要件的意义层面,目的意思独立的事实行为的独立性不容置疑,但就某具体行为而言,它可能不仅符合目的意思独立的事实行为的构成,也符合其他事实行为的构成,遗失物拾得即为适例。诸如此类的一身兼容数个规范要件的情形,说明尽管在说理时以特定行动举措来例证某类行为,但行为分类从根本上讲注重的是规范层面的差异,而非事实层面的不同。(2)因为目的意思的存在,导致目的意思独立的事实行为也属于代理的嫁接空间,即在他人代为实施的本类事实行为,目的意思可类推适用代理规范,从而为其后果归属于本人提供了通道。在此意义上,事实行为虽然与法律行为势不两立,但在规范运用上并不完全绝缘,无因管理中的管理行为可为法律行为也从另外方面说明了这一点。(3)事实行为通常要求行为人有认识能力即可,但住所设立要求行为人有完全行为能力,这意味着从事实行为的定性来推导行为人的能力要求。说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差异之一是不要求行为人有完全行为能力,似乎并非正途,而应从制度功能出发,使行为人能力能够回应相应的功能需求。故而,不能将行为人是否应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作为判断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绝对区分点。
概括而言,对目的意思独立的事实行为的理解,应立足于法律规范层面,但不能脱离制度功能进行单纯的文义解释,也不能只将视角投向本类行为规范而不顾其他行为规范,只有将规范文义和制度功能、本类规范与其他规范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各自分离的基础上进行异同辨析,另一方面注重它们相互间的体系关联,才能恰当地定位行为归属范畴,才能围绕意欲的规制对象合理地选择和布局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而促进法律的准确适用。
【作者简介】
常鹏翱,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Luebbert. Hilfspersonen bei Realakten. Jena 1933.
Flume. Allgemeiner Teil des Buergerlichen Rechts,Bd. II: Das Rechtgeschaeft. 4. Aufl. ,Berlin u. a. 1992.
Koehler. BGB Allgemeiner Teil,33. Aufl. ,Muenchen 2009.
Von Tuhr. Der Allgemeine Teil des Deutschen Buergerlichen Rechts,Bd. II: Die rechtserherblichen Tatsachen,insbesondere das Rechtsgeschaeft,1. Haelfte,Berlin 1957.
史尚宽. 债法总论.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陈自强. 民法讲义 II 契约之内容与消灭.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4.
Siedler. Zurechnung von Realakten im Buergerlichen Recht. Hamburg 1999.
卡尔•拉伦茨. 德国民法通论( 下册) . 王晓晔,等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3.
Von Becker. Die Rechtshandlungen: Das Erfordernis der Geschaeftsfaehigkeit und die Moeglichkeit der Stellvertretung bei ihen
. Muenchen 1936.
迪特尔•梅迪库斯. 德国民法总论. 邵建东,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0.
我妻荣. 债权各论( 下卷一) . 冷罗生,等译.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卡尔•拉伦茨. 德国民法通论( 上册) . 王晓晔,等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3.
胡长清. 中国民法总论.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史尚宽. 民法总论.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Brox. Allgemeiner Teil des BGB,24. Aufl. ,Koeln u. a. 2000.
史尚宽. 物权法论.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曾世雄. 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Specka. Rechtshandlung ( im Gegensatz zu Rechtsgeschaeft) nach gemeinem Recht und B. G. B.. Berlin 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