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正义可以无害的方式实现

  

  为保证刑事和解制度在制度探索上取得积极的成果,有必要建立一些旨在维护其纯洁性的最低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保证当事人充分表达意愿。人民法院无论是接受冲突双方的自行和解、委托专门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还是亲自主持司法调解,都要确保被害人有充分发表意见和倾诉心理需求的机会,被告人也应表达认罪悔过之情。二是人民法院适用和解程序,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要及时向检察机关通报情况。三是对被告人减轻刑罚判决的,应当公布影响判决的和解因素,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四是对于赔偿数额,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情性质、犯罪后果和当事人的具体履行能力进行综合判断,注意引导和纠正和解过程中出现的漫天要价、显失公平的情形。


  

  六、结语


  

  刑事和解充分体现出对当事人的尊重,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恢复正义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双方达成谅解,可以增加被害人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有利于恢复因犯罪而受损害的社会关系,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减少因审前羁押和适用短期自由刑导致的交叉感染,有利于加害人的复归社会。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又一支奇葩。


【作者简介】
高金伟,单位为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人民法院。
【注释】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上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710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11-212页。
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陈光中教授、葛琳:《刑事和解初探》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第3页。
向朝阳、马静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刘方权、陈晓云:“西方刑事和解理论基础介评”,载《云南法学》,2003年第1期;樊崇义、陈惊天:“和合思想与刑事和解”,载黄京平、甄贞主编:《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蔡鸿铭,《从有害正义到无害正义——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载于法律图书馆网。
1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