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效果看,中央过分集权会严重抑制地方的积极性,影响公共利益的整体实现;而地方无限分权,则又会导致社会利益失衡,宏观经济失控,使经济社会陷入一种无序状态。
市场经济强调社会利益的多元性,无论是中央政策还是地方政策都始终跟着市场走。在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全球化本身在不断加剧市场竞争,发展区域经济是地方政府肩负的一项重任,这使得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的政策博弈在所难免。能否把地方政策的独立性与中央政策的一致性有机统一起来,成为地方政策制定时的关键与难点所在。
今年上半年,各地在房地产领域微调动作频繁,其中有的调整了公积金贷款政策,有的则给予购房者相应补贴,还有的减免购房契税或退税,更有甚者直接放松限购标准。但总体上看,“限购限价”已然成为地方政策中不能触碰的调控红线,一触即死成为该类政策的宿命。虽然中央政策层面年初即传出对首次购房予以支持的声音,从而为刚需购房者带来福音,然而,中央一再重申调控政策不变表明,截至目前中央对于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的决心始终未有松动。
实践中,一些地方虽然在宣传口号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但在持续下滑的土地收入、地产交易收入以及地方经济压力之下,却在私下不断地微调地方政策,其目的即在于反复试探中央政策的底线。南京市政府推出的支持人才住房消费政策,事实上就是一例典型。对已入选南京市“321”计划的人才而言,首次购买自住商品住房即视同南京户籍,这无疑使本不具有购房资格的人通过政策微调进入了当地住房消费市场,因此也就难逃放松限购标准之嫌疑。
南京市政府通过制定地方政策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一方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应对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形势时突出了其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以实际行动致力于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总体而言,南京市政府的这一政策立足于扩大内需,预借政策引导来增强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与中央“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促转型”的核心政策目标是保持一致的。
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南京市政府专门针对已入选南京市“321”计划的人才就住房消费市场准入政策进行微调,即便其主观上是善意的,但这种通过完善地方人才政策来挑战国家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底线的行为并不足取,地方政府在政策博弈中应尽量减少与中央政策的冲突,不能突破中央政策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