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话语争夺与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转型”

  

  如果我们超越当下视角和区别于人文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局限,社会科学界所关注的中国“成功故事”的背后事实上潜隐着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即如何对待中西哲学资源的问题。作为世界著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创会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中国哲学杂志》主编、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Chung-ying Cheng)先生将其治学的基本思路确定为: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弘扬中国哲学的精华,推动融合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创立。在此次论坛中,他结合《中国哲学杂志》的办刊经验,以康德哲学与儒家哲学的关系等为例,阐述了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做出贡献的可能性。他强调:中国哲学不仅要走向世界,而且要帮助世界;就人类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中西哲学资源是同等重要的,两者需“平等接近、彼此吸收”。


  

  三、SSCI与中国社会科学的评价


  

  一如前述,目前世界社会科学一个较为通行的评价体系是由美国科技情报所(ISI)编辑出版的SSCI。到目前为止,在入围该评价体系的刊物中,涉及中国社会科学的约有十种。除了前文提到的由大陆主办的三种刊物外,其他几种是:美国纽约艾斯维尔公司出版的《中国经济评论》(China Economic Review);美国纽约大学出版的《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美国M E SHARPE公司出版的《中国社会与教育》(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中国政府与法律》(Chinese Law and Government)和《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美国塞奇公司出版的《现代中国》(Modern China);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杂志》(China Journal);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中国评论——中国发展综合期刊》(China Review-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n Greater China);台湾地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出版的《问题与研究》(Issues Stues)等。然而,作为参照自然科学引文索引(SCI)而建立一种评价体系,从建立之日起就一直面临着诸多质疑。在此次论坛中,不少论者又围绕这SSCI对社会科学国际化标准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题为《中国期刊国际化的几点疑问》的发言中,《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仲伟民对SSCI作为国际社会科学评价标准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的特殊性,社会科学的国际化道路并不能完全步自然科学的后尘。SSCI这种以英语为单一语言的评价体系在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评价中具有显见的局限性:由于语言翻译本身的难题,至少像古文字学等这样的学科是无法用任何单一语言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必须提倡国际学术交流的多语性以及建基于此的国际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多元性。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