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有期徒刑分等的机能与模式

  

  实际上,刑期长到一定值时,就会超过正常人的心理和生理承受力,导致受刑人身体和精神的崩溃,使得自由刑改造的边际效力陡然下降,不但使刑罚失效且失之人道。科学证明,长期监禁经常导致犯人自我防护能力减弱,对周围东西缺乏兴趣,表现为灰头丧气、焦虑内向、神经过敏、易于激动、感情冷漠,并且越来越服从程序而失去独立性。德国学者李普曼因此认为,经过20年监禁后,犯罪人通常十分忧郁地进入人格破坏的第三阶段,表现为情欲严重衰退,使之既无气力,又无感情,成为机械人,以至成为废人。{22}


  

  综上,笔者同意张明楷教授的以下观点:“15年左右的关押,已经属于相当严厉的惩罚,足以预防犯罪;更长时间的关押基本上属于残酷的、不人道的刑罚,且不是保护法益与预防犯罪所必需的刑罚”;“我国在限制与废止死刑的过程中,不必设置终身刑,也不必提高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应维持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有期徒刑与无期徒刑的规定,与此同时,司法机关与行刑机关应当合理地运用、妥当地执行死缓制度与无期徒刑。”{23}笔者认为,此次刑法修正案提高数罪并罚的有期徒刑期限,从矫正的角度看,其实际改造效果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


【作者简介】
贾健,单位为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1}邱兴隆.刑罚的哲理与法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10.
{2}[德]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M].王世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日]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法]斯特法尼.法国刑法总论精义[M].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社,1998:181.
{6}刘守芬,方泉.罪刑均衡的立法实现[1].法学评论,2004(2):74- 87.
{7}[意]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陈忠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1.
{8}邢志人.犯罪预备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208-209.
{9}郑伟.重罪轻罪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62页以后.
{10}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730.
{11}黄开诚.我国刑法中轻罪与重罪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6(2):98-106.
{12}阮齐林.中国刑法上的量刑制度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3-25.
{13}[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66.
{14}[意]菲利.实证派犯罪学[M].郭建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26.
{15}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100.
{16}黄中友等.罪犯改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163.
{17}陈志军.短期自由刑若干问题比较研究[M].刑法论丛:第6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28-430.
{18}甘雨沛.犯罪与刑罚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00.
{19}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82.
{20}[日]森下忠.犯罪者处遇[M].白绿铉,等,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社,1994:64.
{21}薛瑞麟.苏联东欧刑法体系中的自由刑[J].比较法研究,1987(l):37- 43.
{22}李贵方.自由刑比较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96.
{23}张明楷.死刑的废止不需要终身自由刑替代[J].法学研究.2008(2):79- 94.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