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艰难平衡

  

  一个国家,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和打击犯罪是同等重要的,片面强调一个方面,都是不现实的。评价一部法律是进步还是倒退,不能简单地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前面所提到的有些人的所谓“倒退说”,就是简单地以“保护人权”一个标准来衡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立法不仅要听取普通公民的意见、学者的意见,也要听取执法、司法部门的意见。现在的修正案在侦查程序的完善方面,兼顾了两个方面,整体上是成功的、有重大进步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规定出发点很好,但是因为其不细致、不周全、有矛盾,容易给实施者以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机会,还需要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细化条文、消除矛盾。


【作者简介】
高一飞,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子龙,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方向2009级硕士研究生,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助理。 
【注释】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10.
王建勋.秘密侦查被合法化,刑诉法条款修改倒退.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13882,发布时间2011—09—05.
高田卓尔.刑事诉讼法.青林书院新社,1984.165.
陈有西.秘密逮捕入法将抹黑中国国际形象.http://opinion.news.cntv.cn/20110926/110741.shtml,发布时间:2011—09—26.
左卫民;等.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9页以下.
郑海.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河北法学,2007,(7):130.
陈卫东.理性审视技术侦查立法.法制日报,2011—09—21.
王丽娜.专家详解刑诉法大修:公检法均反对沉默权入法.:http://www.chinatransparency.org/newsinfo.asp?newsid=11797,访问时间:2011—09—21.
松尾浩也.丁相顺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9.
高一飞.我国法律对待口供的应有立场.河北法学,2005,(4):66.
郭雪慧.稳步建立我国沉默权制度的设想.河北法学,2009,(5):161.
殷啸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质疑.法学,2000,(1):8;农中校.论新形势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局限性.学术论坛,2000,(4):72.
周宏军.《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对我国法制的挑战.法学,1999,(4):23;汤啸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31.
江晓阳.坦白从宽是诱供、抗拒从严是逼供.中国青年报,1999—06—24(6).
陈瑞华.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程序效应.清华法学,2008,(1):30.
龙宗智.论坦白从宽.法学研究,1998,(1):51.
赵会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辩解.人民检察,2000,(10):54;黄华生.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与无罪推定的关系.政治与法律,2003,(3):81;刘根菊.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42;樊崇义.沉默权与我国的刑事政策.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145.
我国司法理念渐变,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悄然退位.http://www.sina.com.cn 2003—12—10.中国新闻网,2010—07—14.
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207页以下.
黄华生.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与无罪推定的关系.政治与法律,2003,(3):84.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