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土地入股让农民享有了稳定长期的土地收益回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得更多的农民在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分享产业利润;农村金融市场逐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同时农民投资理财的意识提高,突破了有钱存银行的传统模式,理财收益渠道不断拓宽,“以财生财”滚雪球式的财产性收入模式正在我市农村萌生发展。
(二)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2011年,我市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既有国家扶持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利好,也有农业产业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等因素的影响。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1、农业产出增幅空间有限。 2011年,我市种植业实现的增加值约占农林牧渔增加值的56%,种植业中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体,分别占到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1.7%和36.2%,水稻、小麦单产水平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在现有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大的突破的情况下,单产水平难以继续明显提高,加上气候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增产的空间有限;畜牧业生产方面,2011年,生猪价格高位运行,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加之我市主要畜禽品种生猪出栏量多年以来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对农民增收贡献有限。
2、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增长较快,制约农民增收。近年受通胀,流通、原材料成本上行等因素影响,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农业生产投入增幅较高,生产效益降低,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据我市物价部门对我市4个县(市、区)36个农户(户均播种面积11.42亩)春耕备种期间购买农资情况的调查,2011年元旦过后,春耕备肥,户均实际购买农资价格比上年同期增加7.68%,全年农资价格处于较高水平。
3、第三,农民观念滞后,素质有待提升,自主经营能力不强。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科技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素质仍有待提高。据我市7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样本户中共有就业劳动力人数为1824人,其中小学文化及以下517人,占28.3%;初中文化993人,占54.5%;高中文化222人,占12.2%;中专33人,占1.8%;大专以上59人,占3.2%,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低且缺乏一技之长,导致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和普及,从而影响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影响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择业。另外,随着新生代劳动力的转移、进城定居,在农村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偏大、素质低,一些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很难在农村落地生根,更影响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制约了农业经营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