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析利用“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中的因果关系

  

  结束语


  

  因果关系理论一直是困扰检察机关控申部门检察官办理不服人民法院这类案件生效裁判的难题,考验着控申部门检察官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具体案例上符合事理的判断。实务上绝大多数的案件基本上不成问题,引起争议的皆属特殊情况。就判决观之,多属责任成立上“条件关系”的认定,涉及“相当性”判断的,尚属不多。


  

  学说上对相当因果关系提出了一个相当抽象的公式:“无此行为虽不必生此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亦不生此损害,即无因果关系。”而办案实务上提出了较明确的判断基准,认为应以行为人之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存在事实为观察的基础,并就此客观存在事实,依一般人智识经验判断,通常均有发生同样损害结果之可能者,该行为人之行为与损害间即具有相当因果关系。此种基于一般人智识经验所为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是常识的判断。其所涉及的非纯系科学或然率或价值中立的逻辑推理,实乃归责问题,即决定如何将发生的损害归由加害人负担之法的判断。实务上多未公开其归责判断所考虑的因素与过程,致使难以对其作深入的检视,因此,所愿期待的是,各级法院应尽量公开其判断因素及推论过程,而法学者应就个案从事较深刻的分析,建立较客观,可资检验的论证准则基础,避免以空乏的说辞,掩饰未经深思熟虑的论点。[11]


【作者简介】
邵瑞,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关海军,单位为四川省检察院,刘德华,单位为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检察院。
【注释】 王利明主编:《民法》,2007年7月第3版第730页。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0条
苏小兰:“人肉搜索”PK“网上追捕”,载于《中国经营报》2008年5月5日。
周元卿:“人肉搜索”现象的法律透视,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3月。
同上。
屈茂辉、凌立志:《网络侵权行为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57页。
王泽鉴:《王泽鉴法学全集(第十四卷)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243页。
王泽鉴:《王泽鉴法学全集(第十四卷)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258页。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8)朝民初字第10930号。
同上。
王泽鉴:《王泽鉴法学全集(第十四卷)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285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