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官职分为两种:岗位官职(领导职务)和级别官职(非领导职务)。古代的官职也分为两种:职事官和阶官,大概分别对应于现代的岗位和级别。不过,古代的官能上能下,宰相一撸到底可以当县长,县长明天又可以直接做宰相。现在不行了,只要不犯重大错误,官罢了级别还在,权力没有了待遇还在。现在的官上去下不来,底下还有一批人等待提拔。怎么办呢?只有多设副职。不考虑效率,也不考虑浪费纳税人的钱。
怎样才能使官僚体系既保持稳定,又能提高效率?可以参照西方的文官制度,将机关人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事务官注重资历,保持稳定;政务官注重能力,实行任期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央一级宜将副部长及以上职务定为政务官,任期届满,自动下台,不保留级别。事务官(文官)自成体系,有自己的管理方式。
大部制改革后,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合并,部门减少。直接的后果是:减少副职和管理层次。国务院可以只设2-3名副总理,不再设国务委员。于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没必要存在。有人质疑说,总理忙得过来吗?毫不犹豫地回答,完全可以。美国总统相当于中国的国家主席加国务院总理加中央军委主席,且只有一个副手,照样运作得很好。美国的国务卿相当于中国的外交部长,但希拉里在美国排名第5,杨洁篪在中国能排第几?所以,与希拉里联系的多是国务委员戴秉国,与美国财长联系的多是副总理王岐山。目前,中国的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实际行使的是部长的职能。
国务院应继续向社会和地方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防止形成单个部门集中过多权力的现象。为了减轻副职大量减少后正职的工作压力,可以建立合适的幕僚制度。美国白宫有庞大而完整的幕僚体系,[4]在国家政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我们熟悉的总统助理职位。幕僚制度并不是西方的产物,中国古代的皇宫有所谓的“中朝官”,开府的三公和将军手下有各种属吏。美国白宫的幕僚体系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中朝制度。幕僚制度在秦汉时期已相当发达。现代中国也有幕僚人员,例如国务院秘书长相当于总理的幕僚长。当然中国的幕僚体系相当不完整,有待于规范化。幕僚具有职位低、没有行政权力和雇员性质的特点,和部门首长不同。
政治制度改革在中国是敏感话题,目前多集中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焦点就是大部制。2001年我在国家人事部工作的时候,该部正在起草《公务员法》。其中的一个重大分歧是:党务人员如何定位?2005年《公务员法》出台,将党务人员列入公务员系统,引起众多学者的反对。[5] 虽然《宪法》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但是党的领导不是直接的,必须在宪法框架下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来实现,正如列宁所说“党应当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6]2002年全面推广省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模式,2003年两会上党的高级领导人纷纷当选国家机关的领导人,都体现了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