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国人,应以平常心视之
蔡英辉
【关键词】外国人
【全文】
对外国人,应以平常心视之
近来关于外国人的新闻常见诸报端,无论是英籍男子当街强暴妇女,还是外国人见义勇为,抑或是俄籍音乐人辱骂乘客,这些个体行为都引起不小波澜。若类似事件发生在国人中间,应该不会引起关注。
我无意显示谦卑或坦诚,毕竟广为流传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警示牌刺痛人心,其真伪不得而知,容易被民族主义思潮所利用倒是真的。其实哪天不高兴了,我也可以在自家门口贴上“外国人与狗不得入内”标识,我“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陋室我做主,这是人的基本权利。无论如何,公共场域的限制特定人群行为并不适合,国内外的认识都在逐步改善,美国人权运动以前的黑人权利也是受限的,现在早已时过境迁,黑人奥巴马都已当选总统。但对国人而言,对外国人的态度仍无太多改变,依然呈现两个极端,或是因为普通冲突而勃然大怒、上纲上线,或是对外国人的优待羡慕不已。这是在自我褒扬与自我鄙视的边界徘徊,是无法正视自身劣根性的结果。
从鸦片战争以来,国人一直在自身文化优劣方面彷徨,缺乏一种基本的自信,可谓打破了旧框架,但新框架迟迟未能成功建构。国人曾以泱泱天朝、中央之国自居,认为外国人非蛮即夷;近代后的积贫积弱实则形成巨大反差,外国人的坚船利炮对国人形成心理上的震撼。此种情况下,有些人固守传统、继续自高自大,其梦想往往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有些人则是既不深刻反省也不积极学习,在维持现状中苟延残喘,甚至形成一种浸淫人心的文化。我们嘲笑日本人极度骄傲与过分谦卑时,自己却一边夸耀与自身毫不相干的地大物博,一边又抛弃甚至鄙视仅存的那点文化。
追根溯源,我国貌似对民众的态度内外有别,分别是过于宽容和缺乏宽容。对外国人和部分国人处处行以方便,对普通人则鲜见服务意识。某些部门实际上给予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让国人不得不对外国人刮目相看,甚至在冲突时敬畏三分。从有关部门迅速为外国人找到自行车、为日本人停火车的事件可以找到例证,这些基本不可能在普通民众身上发生,国人会产生低人一等的卑微感。“广州外籍人士堵路事件”(人民网2012年6月19日)引人注目,外国人不可避免的成为国人生活的元素。实际上广州的数十万非法入境非洲偷渡客,让人对涉外法律产生质疑,对生存的土地产生危机感,有计划生育腾出空间让给外国人之嫌。给予外国人特殊优待的法律和政策,会导致从上到下更多的崇洋媚外。另一方面,国人对内普遍缺乏化敌为友的勇气,无论哪个省份的普通事件,都会引起区域优越感和地域攻击;矛盾本来并非不可化解,但人为的阶级划分让亲人反目、邻里成仇。就算是给沿海造成巨大伤害的倭寇,大部分也是为朝廷不容的海盗,未必不能加以招抚,但对内缺乏和解的做法导致坐失良机。加之确实存在的国内外环境及制度差异,国人看待外国人的心态颇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