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个多世纪后,国际刑事法院终于在2002年7月1日成立。虽然仍然感觉遗憾的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最后只确定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四类罪行,没有将国际恐怖主义罪行等其他一些重要罪行概括其内,并且还有许多限制,导致一个常设性的国际法院遭受众多毫不隐讳的批评,如《罗马规约》指出其“遗漏了许多罪行”,致使“管辖权问题成为国际刑事法院效能发挥的最大限制”等等。可我们也明显感觉到,在建立国际刑事法院之前各国对管辖范围的争辩中,是有将国际恐怖主义纳入其中的声音的。并且,实质上,究其当前所确定的各类罪行,在更确定的具体罪行间有与国际恐怖主义罪行重叠的事实。因此,随着国际刑事法院运作机制在实践当中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社会对国际恐怖主义认识程度的加深,国际恐怖主义罪行归入国际刑事法院管辖范围之内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作者简介】
郑远民,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学与民法学;黄小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学。
【注释】See generally Sean Murphy,Contemporary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Relating to International Law,96 AM. J. INTL. L. 237 (2002).
For a review of measures predation Septemper 11,2002,see Ved Nanda,International,Regional and U.S. Response to International Terrorism,Addr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Denver. University of Bologna Colloquium,2000 (manuscript on file with the Dev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s related to the prevention and suppression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se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pertaining to international terroism,extract from the Report of the Secretary Gegeral on Measures to Eliminate International Tern)rim,U.N. Doc. N57/183,para.III A,(2002) as updated on 10 December 2002 (hereinafter Report on Measures).
USA Patriot Act,Pub. L. No. 107—56,115 Stat,272 (2001).
See 66 Fed. Reg. 57,833 (Nov. 13,2001) for the President''s Military Order and Dept. of Def. MCO No. 1,Mar. 21,2002,for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s Military Commission Order implementing the President’s Order regarding policy,responsibilities and procedures for trial before military commissions. See also Katharine Q. Seelye Military Tribunals Staffing Defense at Guantanamo,N.Y. TIMES,May 23,2003,at A16 (describing the Pentagon''s recruitment of civilian lawyers to serve as defense counsels for terrorist suspects in its military tribunals at the US Naval Base in Guantanamo Bay Cuba).
See Excc. Order No. 13,228,66 Fed. Reg. 51,812,Oct. 8,2001,which established the Office of Homeland Security and the Homeland Security Council responsible for“advising and assisting the President with respect to all aspects of homeland security”. Id.§5 (a).
See Avi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ct,Pub. L. No. 107—71,115 Stat. 597 (allow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o have control of the security of airport). See generally press Release,Office of the Press Security,Strengthening Homeland Security Since Peptember 11(April 11,2002),available at http://www. whitehouse,gov/homeland/six_month_update . html(last visited June 1,2003).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五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130.
丁强,孙彬.国际联盟与反恐怖主义立法.历史教学,2002,(10):52—53.
李伟,杨明杰.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33.37—41.
余敏友.以新主权观迎接新世纪的国际法学.国际法问题专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梁西.国际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56.
钱文荣.国际反恐斗争需要有公正的国际秩序.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5):44—46.
杨洁勉.国际合作反恐——超越地缘政治的思考.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309.
钱文荣.国际反恐斗争需要有公正的国际秩序.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5):44—46.
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恐怖主义也会成为其政策的工具,或起到支持恐怖主义的作用,因而,从广义上来讲,国家也可作为恐怖主义的主体来对待。王国飞.析国家作为恐怖主义的主体问题.法律科学,2004,(3):90—97.
Donna M.Schlagheek,International Rerrorism: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s and Actors,Lexington,MA:Lexington books,1988,pp.121—123.
杨洁勉.国际合作反恐——超越地缘政治的思考.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53.
赵秉志.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当代
刑法理论探索(第四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曾令良,尹生.论国际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趋势与国际法律控制.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03,(4):34—45.
赵秉志.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当代
刑法理论探索(第四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杨洁勉.国际合作反恐——超越地缘政治的思考.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55.
这一条款主要是由于法国的坚持。法国认为是否给予某人政治避难的权力属于国家主权范畴,不应该被公约剥夺。
杨洁勉.国际合作反恐——超越地缘政治的思考.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54.
曾令良,尹生.论国际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趋势与国际法律控制.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03,(4):34—4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恐怖政策与措施.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431—435.
公约附件包括:1970年的《海牙公约》、1971年的《蒙特利尔公约》、1973年《保护外交人员公约》、1979年《反对劫持人质公约》、1980年《关于核材料的实物保护公约》、1988年作为对《蒙特利尔公约》的附件、1988年《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1988年《制止危害大陆架固定平台非法行为议定书》、1997年《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1997年《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等共10个公约。
庞仕平,崔彬,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研究.法学杂志,2002,(3):32.
丁小巍,赵志春.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6—38:
王秀梅,杜澎,赫兴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国际合作中的普遍管辖.法学评论(双月刊),2003,(4):79.
赵秉志.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当代
刑法理论探索(第四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它们是:比利时、英国、智利、西班牙、法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瑞士、罗马尼亚和苏联。
国际联盟:Conven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1937年11月16日在日内瓦开放签字。
这些国家是:比利时、保加利亚、古巴、西班牙、法国、希腊、摩纳哥、荷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土耳其、苏联和南斯拉夫。
M.C.Bassiouni and C.L.Blakesley,The Need for A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World Order,Vol.25:15,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onal Law,p.153,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