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

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



——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

单勇;吴飞飞


【关键词】犯罪治理模式;文化研究
【全文】
  

  作为人类有组织地应对犯罪的策略、措施与实践,犯罪治理是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关键所在。由于不同的犯罪治理模式具有不同的治理理念、策略、技术、措施与运作方式,不同的犯罪治理模式能够形成不同的治理效果,所以在犯罪治理体系中犯罪治理模式是最为重要的研究范畴。在犯罪学乃至整个刑事科学中,以犯罪治理为基础的犯罪治理模式研究意义深远、价值重大。基于犯罪学跨学科研究的特性① ,对犯罪治理模式的研讨,离不开从特定视角出发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文化为视角、以文化的规范性为分析工具,这无疑是一种体察、检讨、反思与整合我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新尝试。


  

  一、犯罪治理的两种模式


  

  所谓犯罪治理,是指人类有组织地对刑事犯罪和社会越轨行为进行打击、控制和预防的应对措施、策略与实践。从模式上看,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犯罪治理力量和活动的设计、运作不是毫无章法、任意实施的,国家和社会需要在一定模式下展开治理活动,犯罪治理可概括为不同的犯罪治理模式,一国的犯罪治理模式往往构成其犯罪治理活动的鲜明标志。


  

  作为犯罪治理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基石范畴,犯罪治理模式是指基于特定治理需要和根植于特殊社会环境的,各种犯罪治理理念、措施、活动的基本组合方式与实践运作形式。犯罪治理模式不同于具体的治理活动。具体的犯罪治理活动如同建设大厦的钢筋、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而犯罪治理模式则是建设大厦的方案,没有一定的方案,大厦难以平地而起,不同的方案也会导致各种材料不同情况的消耗与使用,以及大厦最终的迥异风格。可见,犯罪治理模式是对各种犯罪治理活动的理念、策略、措施的有机整合,是实践中犯罪治理的指导原则。它能够为国家、社会提供一套整体性的犯罪预防和控制方案。


  

  从历史上看,人类对犯罪的反应包括常态反应和特别时期的特殊反应。面对犯罪的侵害,国家和社会一般是通过国家机器和社会组织以法律、纪律、道德、伦理等各种社会控制手段的日常运作来加以应对,这种日常性治理是人类治理犯罪的常态。随着社会变迁和情势变更,犯罪现象往往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在某一时期,整体犯罪态势严重到国家和社会日常性治理难以承担的程度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在日常性治理之外,依靠由国家强力推动的各种专门性治罪运动、采用超出日常强度的司法资源和社会成本高效地应对犯罪,将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集中投入,这也是一种犯罪治理模式。在我国这种常态反应就是日常性治理,特殊反应就是运动式治罪。故此,在模式上,犯罪治理可分为运动式治罪模式和日常性治理模式。[1]158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