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体制下罪犯劳动改造制度问题研究

新体制下罪犯劳动改造制度问题研究



——基于完善监狱法规的维度

黄勇峰;彭春芳;谢毅


【摘要】在监狱体制改革的重大历史背景下,构建与完善罪犯劳动改造制度是适应行刑理念创新、贯彻落实“首要标准”和推进监狱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要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为中心,科学定位罪犯劳动改造制度。当前,要着力构建与完善罪犯劳动能力分类制度、罪犯劳动现场管理制度、罪犯劳动技能培训制度、罪犯劳动考核制度、罪犯劳动奖惩制度、罪犯劳动保护制度、以及罪犯劳动报酬制度。
【关键词】监狱体制改革;劳动改造;制度;完善
【全文】
  

  “任何一种监狱制度总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决定的,以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为背景条件的。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罪犯劳动已成为许多现代国家监狱制度中的内容。” [1]在中国,将监狱与罪犯联接最为广泛的、最为紧密的是罪犯劳动。罪犯劳动改造制度,是监狱依照法律法规,以改造人为宗旨,以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为方针,使服刑罪犯通过劳动进行改造、学会劳动技能、重新适应社会,实现监狱的改造功能和其他社会功能的一项监狱制度,是监狱在依法行刑、公正执法、完成劳动改造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办事


  

  规程和行为准则。在监狱体制改革的重大历史背景下,从完善监狱法规的维度出发,我们必须构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罪犯劳动改造制度,使我国监狱能够顺利实现落实“首要标准”、提高改造质量的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新体制下构建与完善罪犯劳动改造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新体制下构建与完善罪犯劳动改造制度是适应行刑理念创新的客观需要。监狱体制改革,是监狱工作的一场变革。在新的体制下,组织罪犯劳动改造是监狱代表国家对罪犯执行刑罚的法律行为,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是监狱民警的执法活动。罪犯劳动的目的从过去主要为补充监狱经费不足的客观需要创造经济效益,变为实现改造罪犯的社会效益,这种变化使原来倾斜的改造手段架构开始向正常的改造手段架构复原,被异化的劳动改造功能开始回归。但是,受历史沉淀的以安全不出事,生产赢利多为工作衡量标准的功利性改造观念的影响,部分民警对组织罪犯劳动仍有模糊认识。同时,因各省市对监狱体制改革的落实程度、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差异、行刑理念的创新速度等方面的不同,也造成部分民警对劳动改造的认识存在差异。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如得不到统一,将会直接导致劳动改造功能的变异和作用的弱化,影响劳动改造的效果和质量。“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制度就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制度的目的是为个人行为沿着特定的方向提供一种指引。” [2]制度的指引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二是“止”。“导”即引导、激励;“止”即禁止、约束。基于制度的这种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体制下监狱行刑理念的创新和刑罚执行模式的变化,我们必须构建与完善罪犯劳动改造制度,以加强对罪犯劳动改造的管理,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前进。


  

  (二)新体制下构建与完善罪犯劳动改造制度是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对敌斗争复杂期,刑事犯罪高发期,人民内部矛盾凸现期。各项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刑释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固然极其复杂,但缺乏一技之长,不能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确为部分人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首要标准”的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监狱工作的新要求,要求监狱工作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让绝大多数罪犯以守法纪、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身份回归社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劳动改造作为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必须把矫正罪犯恶习,提高罪犯谋生技能列为首要任务,为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服务。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有各种因素交叉发生影响,在不同的时段和空间上,都要求罪犯劳动依据一定的规范和准则行事,通过规则的约束来矫正罪犯的不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进而实现劳动改造人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罪犯劳动制度是否规范、科学、完善,直接反映了监狱工作的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到罪犯的改造质量。只有构建与完善罪犯劳动改造制度,从制度上入手,才能规范劳动改造工作,从而以劳动改造质量的提高促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