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三农”问题的经济法对策

我国“三农”问题的经济法对策


谭喜祥


【摘要】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经济法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法律对策。本文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出发,运用经济法的理念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不合理性以及经济法与“三农”问题的消解存在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经济法应加强市场主体立法,加强宏观调控立法,逐步建构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三农”问题;经济法透析;经济法对策
【全文】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与产生的原因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199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47:1,1997年收入差距为2.51:1,1999年扩大为2.65:1,2000年继续扩大为2.79:1,2002年扩大为3.5:1,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等因素,真实的差距已达到51。当前,迅速崛起的城市富裕阶层、[1]收入持续增长的城镇居民与收入在低水平徘徊的农民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增大,已达到0.5,大大超过了世界公认的警戒水平,已成为世界上贫富悬殊的国家之一。


  

  2.农民负担较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但自1985年以来,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许多地方的农民负担实际上仍占其纯收入的15%-20%,而且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民的负担越重。这些年来,农民还得承担各种集资、摊派等费用,又加上社会消费的逐年上升,使得农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2]


  

  3.农业资源的短缺与劳动力过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现在,全国农民平均每户占有耕地6。7亩,每个劳动力只占有1。5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每年还要减少500万亩耕地,而人口却以每年1300万的速度递增,因此,农业资源的短缺与劳动力过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4.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过去,我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单纯追求粮食的产量。过度的开垦使我国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逐年减少,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阻止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农村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农民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曾有专家估计,农民因病死亡在家里的已占到死亡人数的70%-80%。医疗保险等社会保[3]障形式,有些地方还没有大规模启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