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中国的法制建设虽然借鉴了西方的法律文明成果,但总体上并不是按照西方的法治模式推进的,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自主探索的,形成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法治发展道路。[3]这一法治发展道路及其成功经验,例如,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等,是西方法治理论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而必须用建立在中国实践基础上的新的法治理论来解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这种建立在中国实践基础上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治理论。这一理论既科学地总结了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实践特征。因此,高校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及其成功经验,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质。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精神的深刻诠释


  

  在任何一个国家,众多的法律规则、制度之所以能够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就在于这些法律规则、制度遵循或包含着某些共同的原理、精神。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程序法等部门法的规则、制度,都建立在共同的法律理念、精神的基础之上,因而形成了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国法律体系秉持什么样的理念、精神,一直是中国法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可以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理念、精神最准确而深刻的诠释。例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理念,就概括出了中国法律体系的价值追求。当然,公平正义理念的内涵相当丰富,包括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大方面。其中,实体公正又包括平等对待、反对特权、禁止歧视等要求,程序公正又包括充分参与、程序分开、裁判中立、及时高效等要求。构成中国法律体系的各项法律制度从不同的方面追求和体现着公平正义理念。


  

  除了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一般原理之外,高校法制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项具体法律制度。由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刻诠释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众多法律制度的内在精神,因而它为大学生学习和理解各项具体法律制度提供了思想钥匙。对于教师来说,只有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思想线索,才能讲解清楚各项具体法律制度的要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标定位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法制教育目标已经从普及法律常识转向提升法律素质。[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的组织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和巩固这一重大转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大学生普及法律常识,而是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可以在多方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诸如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当致力于达到这样几个方面的教育目标。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