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周“慎罚”思想疑思与解惑

  

  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从宽或从严的刑事政策。就当前我国来看,我们既无法用单一的严刑打击犯罪,也无法用单一的宽刑,而是应当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适度,宽严相济,刑罚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比如当前贫富差距较大,因而财产犯罪发案率必然较高,这些财产犯罪发案率的降低有赖于国家缩小贫富差距,光靠严刑无法取得效果,因此,国家就可以对财产犯罪采取从宽的刑事政策,而不是动辄实行“严打”。又如,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猖獗成灾,刑罚过于轻缓则会无力控制局面,国家即可以对职务犯罪采取从严的刑事政策,加大对职务犯罪的震慑力度。


  

  当前我国正式采取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用以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可以说,这一刑事政策正是对我国西周以来“明德慎罚”刑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我国司法实务界对刑事政策的认识正在走向成熟和深化。


【作者简介】
冷必元,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工业大学讲师。
【注释】《尚书·康诰》。
《尚书·多方》。
可参见很多学者的观点,如张晋藩等:《中国刑法史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39页;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6页:又如陈淑珍:《周公旦“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法学杂志》1985年第2期,等等。
《左传·昭公二十年》。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尚书·康诰》。
以上概括基本上代表了法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可参见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6页;李鸣:《明德礼治天下归心——周公法律思想述评》,载《法律史学研究》2004年刊,第90-91页;蒲坚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229页;等等。
韩春光:《中国传统的“慎刑”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当代法学》2002年第4期。
《周礼·秋官司寇第五·掌戮》。
宁汉林:《中国刑法通史(第二分册)》,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68-269页,第259-260页,第270-272页,第352页,第212-213页。
由此,笔者才不把它当作一种刑罚制度。“这种奴隶社会的五刑赎免制度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赎刑。赎刑的执行是以存在确定无疑、已经认定的犯罪事实和确定无疑、已经宣告的刑罚为前提的。而奴隶社会的五刑赎免制度是以模糊不清、尚未认定的犯罪事实和尚未经宣告的刑罚为前提的,它一方面有惩罚疑罪的性质,因而似乎本身就是一种刑罚,即罚金刑:另一方面,它又有替代执行奴隶制五刑的性质,因而又类似于赎刑。所以,奴隶社会的五罚赎免制度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赎刑,它只是具备了赎刑的某些形式,在赎刑发展史上它只具有萌芽的意义”。见张兆凯:《赎刑的废除与理性回归》,《北方法学》2008年第2期。
《尚书·吕刑》。
邱兴隆:《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5页。
见《尚书·泰誓上》、《尚书?泰誓中》和《尚书?泰誓下》。
见《尚书·牧誓》。
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卷下)》,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90页。
廖明春:《“慎独”本义新证》,《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
张丰乾:《叩其两端与重其个性——“君子慎其独”的再思考》,载简帛研究网.http://www.bamboosilk.org/,2009年7月12日访问。
冷必元:《刑法的权力运作引论》,湘潭大学2007年刑法学硕士毕业论文。
冷必元:《论犯罪观念的改变和刑罚策略的变更》,《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6期。
《尚书·酒诰》。
《周礼·地官司徒之职》。
张晋藩等:《中国刑法史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39页。
“政治犯罪行为的范畴取决于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是政治犯罪行为,可在另一制度下,同样的事也许成了一件了不起的英雄行为。”[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犯罪学》,吴鑫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940页。
《尚书·吕刑》。
《商君书·靳令》。
《左传·昭公二十年》。
《周礼·秋官司寇之职》。
《宋史·岳飞传》。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