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博会中学习探讨公共政策的制定
张伟
【摘要】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公共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措施与手段。也就是说,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规范。公共政策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走向以及政府对公共问题态度的晴雨表,公共政策的出台不仅涉及到广大公众的根本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完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以世博会为视角,通过对世博会中台湾馆等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结合公共政策的内涵及特征提出相应的公共政策制定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世博会最佳实践区;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主动
【全文】
引言
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特定的社会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从理论上说,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公共政策质量有两种基本途径: 一是不断完善公共政策分析的信息和技术;二是改进公共政策制定本身。相对而言, 后一种改进更加具有“革命意义”。恰逢今年上海世博会隆重召开,在为期184天的开馆期间,城市最佳实践区为我们展示了众多生动的公共政策制定案例。
一、世博会相关公共政策制定案例介绍
上海世博会,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它不仅是一个科技、文化的世界盛会,同时也是各种城市先进管理经验的荟萃。在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内,集中展示了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进行的各种具有创新意义和示范价值的最佳实践,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创新项目,也为世界各城市提供了一个交流城市建设经验的平台。在这46个实践案例中,不乏有关于公共政策制定的优秀代表。
(一)主要公共政策案例
1、台北案例
台北是上海世博会唯一同时拥有两项案例的入选城市。其案例Ⅰ展示台北城市采取减量化与资源化策略,通过垃圾不落地、垃圾费随袋征收、家户厨余全面回收、焚化底渣再利用等措施,达到“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目标。它其实就是一个提倡垃圾分类的公共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开始推广时,很多居民不理解倒垃圾为什么要收费。”宣传片中,台北公务员杨素娥介绍,当时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一出台,即面临着巨大的非议,没有人能够接受倒垃圾还要分类、还要买垃圾袋才能倒垃圾。但一段时间以后,市民发现,经过分类以后,只有很少部分垃圾需要付费买垃圾袋。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以回收的软饮料瓶做成的玩具上绽放出孩子们欣喜的笑颜;拿着各式台湾小吃的市民、游客欢快地行走于热闹街市,脚下的地面干净、整洁。“垃圾不落地”这一先进的环保理念让台北家庭垃圾日均排放量大为下降,2009年该数字为1009吨,较之2006年减少了67%。资源回收比例也从原来的2.4%提高到45%,现有的第二座垃圾掩埋场也将于今年底停止使用,实现“垃圾零掩埋”的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