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医务人员行医规范源考

  

  2.中国唐宋明清时代医及医学发展简介


  

  在中国,唐之前,医学已经取得重大的发展,临床医学逐步走上了专科化的道路;代表性的医学著述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雷公炮炙论》;代表性的医家有:王叔和、黄甫谧、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王涛等。


  

  在宋明清这段时期,中华医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医学加速专科化,有了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法医。医学著述有:《证类本草》、《开宝本草》、《嘉佑补注本草》、《嘉佑本草图经》、《本草衍义》、《宝庆本草折衷》等。代表性医家有: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李*、朱震亨等。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医学分工已经非常明确,医事组织非常发达。


  

  以唐为例,据《唐六典》记载,殿中省有尚药局,包括:奉御二人,直长四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侍御医四人,主药十二人,药童三十人,司医四人,医佐八人,按摩师四人,咒禁师四人,合口脂匠二人,掌固四人。


  

  尚药局:奉御二人,正五品下;(自梁、陈、后魏已往,皆太医兼其职。北齐门下省统尚药局,有典塑二人、侍御师四人、尚药监四人,惣御药之事;又集书省统三局,有中尚药局典御二人、丞二人、中谒者仆射二人,惣知中宫医药之事。隋门下省统尚药局典御二人,正五品下;侍御医四人,正七品上;直长四人,正七品下;医师四十人。大业三年分属殿内,改为奉御,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奉医大夫,咸亨元年复旧。)直长四人,正七品上;(隋置四人,正七品下,炀帝加品为正七品,皇朝因之。)侍御医四人,从六品上;(北齐尚药局有侍御师四人,隋有侍御医四人,皇朝因之。)主药十二人;药童三十人;(汉有药丞,主药。后周有主药六人,隋有主药四人、药童二十四人。)司医四人,正八品下;(隋大业中置,皇朝因之。)医佐八人,正九品下;(隋大业中置,皇朝因之。)按摩师四人;(隋有按摩师一百二十人,皇朝减置。)咒禁师四人;(皇朝初置。)合口脂匠二人。(皇朝初置。)尚药奉御掌合和御药及诊候之事;直长为之贰。凡药有上、中、下之三品。(上药为君,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疗病以应地,递相宣摄而为用。)凡合药宜用一君、三臣、九佐,方家之大经也,必辩其五味。三性、七情,然后为和剂之节。五味谓酸、咸、甘、苦、辛,酸属肝,咸属肾,甘属脾,苦属心,辛属肺。三性谓寒、温、平。七情谓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其用又有四焉,曰汤、丸、酒、散,视其病之深浅所在而服之。诊脉辨寸、关、尺之三部,以调四时沉、浮、滑、涩之节,而知病之所在。在胸隔者,先食而后服药;在心腹者,先服药而后食。凡合和御药,与殿中监视其分、剂,药成,先尝而进焉。(合药供御,门下、中书司别长官一人,并当上大将军卫别一人,与殿中监、尚药奉御等监视;药成,医佐以上先尝,然后封印;写本方,方后具注年、月、日,监药者扁署名,俱奏。饵药之日,尚药奉御先尝,次殿中监尝,次皇太子尝,然后进御。)侍御医掌诊候调和。司医、医佐掌分疗众疾。主药、药童掌刮、削、捣、筛。按摩师、咒禁师所掌如太医之职{1}。


  

  此时的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期,当时已有医学校、医院和药房,医学家多是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者,他们收集了古代医学上丰富的遗产,并加以系统化。但医学由僧侣掌握,成了所谓“寺院医学”,这阻碍了医学的发展。


  

  3.《法国民法典》、《法国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德国民法典》时代医及医学发展简介


  

  这一时期,欧洲各地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各种思潮涌动,医学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表现:


  

  在17世纪时:生理学的进步,显微镜的应用,临床医学的发展。


  

  在18世纪时:病理解剖学的建立,叩诊的发明,临床教学的开始,预防医学的提出。


  

  在19世纪时:细胞病理学的建立,细菌学的建立,药理学、实验药理学的建立,诊断学的进步,外科学的进一步完善,预防医学的改进,护理学的建立。


  

  而此时的中国医学或者说1840年以后的中国医学却进入了艰难发展时期,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二、对人类社会几部典型法典关于医务人员行医规范的考察


  

  下文拟从分析几部典型的法典入手,考察人类社会法律对医务人员行医社会关系的规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