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社会转型时期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特征及预防对策

  

  (三)文化原因


  

  黑帮文化,或者称之为黑社会文化,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精神支柱,它在潜移默化之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中国现阶段,以游民意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黑帮文化与以情色、暴力为核心的西方黑帮文化不期而遇,演绎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黑社会性质犯罪亚文化{3}。


  

  1.游民意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核心意识形态


  

  随着社会新的分层的出现,社会成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蛰伏已久的游民文化死灰复燃。这种游民意识在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最易首先得以复苏,这就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考察李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从中看到封建游民文化的现代翻版。李义在1991年刑满释放之后便开始纠集一帮人“混社会”,这些人都从心底服从李义,听从李义的指挥和命令。若是这个团伙中有人出事,其他成员会毫不迟疑的拔刀相向、诉诸暴力以解决问题。可以说,传统的游民文化和巴渝地区的“袍哥”文化相结合,在李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犯罪亚文化无疑是一种扭曲、异化发展的畸形文化,它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起着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严重腐蚀着处于犯罪边缘的人群。


  

  2.以情色、暴力为核心的西方黑帮文化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进人我们的视野,这其中也包含着以暴力、色情、凶杀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腐朽文化。开县地处西部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文化生活也相对贫乏,缺乏主流文化的引导,这就给西方腐朽文化的长驱直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西方文化的泛滥一方面给黑社会犯罪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但同时也严重腐蚀了人们的心灵,尤其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进而扭曲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所以日益猖獗,由于政府的文化监管和管理不力造成的腐朽文化大肆泛滥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对策


  

  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菲力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绝不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产物,而是由于行为人处于特定的人格状态和某种促使其必然犯罪的环境下造成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也与社会整体运行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必须将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在进行“严打”、“专项行动”等打击措施的同时,更要做好社会大环境的治理工作,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着手,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得以形成的相关社会因素。


  

  (一)重视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再社会化”教育,降低其再犯罪率


  

  刑罚的功能是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所直接产生的社会效应,如威慑功能,安抚补偿功能、教育感化功能等{4}。在强调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改造,即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目的。从刑罚的执行实践来看,刑满释放人员在释放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是最危险的时期,据相关统计显示,刑满释放人员在其刑满释放后两年内的重新犯罪率高达5%左右{5}。难以融入社会是导致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需要建立各种配套机制来确保实现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化教育,巩固服刑改造的成果。例如,对服刑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教育、再就业培训、心理矫正辅导等,通过这些手段来完善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消除其反社会心理。同时,相关部门应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后续追踪、回访工作,及时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减少不稳定因素,从而维护和谐的社会局面。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