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传媒暴力下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对策

  

  二、传媒暴力下青少年越轨行为增多


  

  1.传媒让青少年忍受暴力


  

  伴随着传媒被正常的使用,毫无防备的青少年在享受传媒信息快捷、资源丰富的同时,也要忍受着传媒暴力的侵害。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28%的。以网络为例,CNNIC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据调查显示,学生在网民中占有率达1/3强(36. 7%),每周平均上网时长为11. 6小时,其中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6. 6%,超过40小时的占5.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7月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用途排在前面的依次为网络音乐91.4%,网络影视79.6%,即时通信74.6%,搜索引擎70.7%,网络游戏67.1%,网络新闻64.6%,电子邮件46.6%,网络教育28.0%,写博客22.6%,网络购物8.9%等[5]。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人,即74%的青少年在使用手机上网,手机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正常使用传媒,当传媒呈现给他们暴力和淫秽的信息时,青少年感知这个世界就是充满了暴力和淫秽。对暴力和淫秽习以为常时,他们就会把越轨当做正常行为,甚至以越轨为荣,越轨行为增多也就不足为怪了。网络上青少年虐猫、打人、扎针、聚众淫乱和强奸等事件频现,特别是最近网上频现打人脱衣、聚众淫乱的视频。大部分青少年在家长学校的引导下,可以正确认识上述越轨行为的危害,自觉的避免同类事件发生。但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留守儿童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7]留守的这2000万的儿童如何面对传媒暴力的侵袭?面对暴力侵害时,他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被侵害。


  

  菲利普·齐默巴多的实验说明人的动机与行为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情景影响的结果。[8]据“新跨越与四川青年”课题组调查统计,在4497名接受调查的青少年网民中,分别有20.86%、 18.83%和14.83%的人认为“社会政治”、“传媒影响”、“家庭与教育”是影响人生态度的重要方面。[9]传媒影响占据不可忽视的比重。随着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成熟,能够广泛运用于信息传输后,信息传输更加便捷,同时传媒暴力也就会随着科技进步而突飞猛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就会加重。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