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点评阶段,周光权教授提出了以下质疑:但书和罪量可能并非同一层次问题;但书与实质违法性的关系;罪量是立法的宣誓性表态,其价值不能过分放大;强调醉驾的抽象危险犯的本质与并非该当构成要件一律入罪的观点是矛盾的;扒窃更应是行为类型而非行为人类型。车浩副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扒窃问题的解释考验着中国学者解释的原创性。其通过生物学、社会学、刑法体系的衔接及民法与刑法的交融等角度,强调较之于普通盗窃,扒窃不法的升高不在于行为人的不法,也不在于是否随身携带的问题,而是在于所谓的“贴身禁忌”——即人对自己贴身范围的自我管控,禁止非经允许的侵入。冯军教授则指出,但书与罪量是不同的概念、通过对“道路”的规范理解存在问题、认为扒窃中是行为人不法提升了不法内涵是违背“敌人”概念的(即扒窃的行为人不应作为敌人对待)。
随后在座的同学先后向报告人与点评人进行发问。讲座行将结束之际,张明楷教授作了即席的总结发言。张教授认为,但书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对构成要件的实质解释不依赖刑法第13条;但书出罪可能会被司法滥用;罪量是无法抛弃的概念;醉酒驾驶并非过失犯;扒窃的定义应包括公共性与随身性这两个核心要素。整个论坛在智慧的火花不断撞击出来的氛围下,持续了3个多小时,在21点45分左右,本次论坛圆满的结束。
“当代刑法思潮论坛”每月举办一次,是由北京大学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资助,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展现当代刑法学术前沿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专题性、系列性、学术性论坛。
【作者简介】
徐然,单位为北京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