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看汉代处罚文书犯罪的特点

  

  最后是文书的使用和管理环节,涉及亡弃官印、文书或盗窃文书、越级行文等罪行。如“亡印”、“亡书,*<符>券”、“盗书、弃书官印”、{1}(P15-16)“县道官有请而当为律令者,各请属所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上相国、御史,相国、御史案致,当请,请之,毋得径请”{1}(P38)等为其证。《睡虎地秦墓竹简游士律》载:“游士在,亡符,居县赀一甲;卒岁,责之。”除士本人丢符要“责之”外,士帮助无通行凭证的秦民出境,也要被“责之”。以《游士律》载:“有为故秦人出,削籍,上造以上为鬼薪,公士以下刑为城旦。”


  

  汉代对这些罪行进行处罚时所施的刑罚也很全面,涉及到死刑和赎刑两大系列,多个刑种。有学者认为:“罚金和赎刑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重要刑罚。”{19} (P1)而笔者认为,赎刑是以财物抵免刑罚的一种处罚形式,财物包括所罚之金,所以罚金当属赎刑内容之一,非刑罚之一种。对文书制作环节的处罚是“要(腰)斩以匀(徇)”、“弃市”、“完为城旦舂”、“黥为城旦舂”、“罚金四两”等。如,“伪写皇帝信玺、皇帝行玺,要(腰)斩以匀(徇)”。“伪写彻侯印,弃市;小官印,完为城旦舂。”“桥(矫)制,害者,弃市;不害,罚金四两。”“为伪书者,黥为城旦舂。”“诸上书及有言也而谩,完为城旦舂。其误不审,罚金四两。”“*诸*(诈)增减券书,及为书故*(诈)弗副,其以避负偿,若受赏赐财物,皆坐臧(脏)为盗。其以避论,及所不当[得为],以所避罪罪之。所避毋罪名,罪名不盈四两,及毋避也,皆罚金四两。”{1}(P9, P10)对文书传递使用环节的处罚是“耐为隶臣妾”、“耐(刑?)”、“罚金各四两”、“罚金各二两”、“罚金四两”、“罚金二两”、“罚金一两”、“笞五十”、“笞百”等。如“毁封,以它完封印印之,耐为隶臣妾。”“亡印,罚金四两,而布告县官,毋听亡印。”“亡书,*<符>券,入门衛(卫)木久,搴(塞)门、城门之*(钥),罚金各二两。”“盗书、弃书官印以上,耐(?)。”“□□□不以次,罚金各四两,更以次行之。”“发致及有传送,若诸有期会而失期,乏事,罚金二两。非乏事也,及书已具,留弗行,行书而留过旬,皆盈一日罚金二两。”“书不急,擅以邮行,罚金二两。”“邮人行书,一日一夜行二百里。不中程半日,笞五十;过半日至盈一日,笞百;过一日,罚金二两。邮吏居界过书,弗过而留之,半日以上,罚金一两。书不当以邮行者,为送告县道,以次传行之。诸行书而毁封者,皆罚金一两。”{1}(P10, P15, P16, P46)但唐律对一些犯文书罪的量刑与汉律有不同之处,如“诸盗官文书印者,徒二年。余印,杖一百”、(《唐律疏议·贼盗》“盗官文书印”条)“诸盗制书者,徒二年。官文书,杖一百;重害文书,加一等;纸券,又加一等”。(《唐律疏议·贼盗》“盗制书官文书”条)“诸伪写宫殿门符、发兵符、传符者,绞;使节及皇城、京城门符者,流二千里。余符,徒二年。”(《唐律疏议·诈伪》“伪写符节”条)“盗宫殿门符、发兵符、传符,流二千里;使节及皇城、京城门符,徒三年;余符,徒一年;门钥,各减三等。盗官文书印,徒二年;余印,杖一百。”(《唐律疏议·贼盗》“盗符节门钥”条)是采取绞、徒、杖、流等刑罚。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