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字面上的意思,(Revolution)可以被翻译成“革新”,是使权力或组织结构发生变革的活动。革命的进程一般比较迅速,速度相对于演变或者改革快得多。[13]这是维基百科对于革命一词的定义,意味着对于旧体制的取代,那么暴力便成为革命的关键词。暴力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了旧有的社会结构,扫清了通向现代化社会道路上的障碍,相反,略显温和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现代化进程,基本上并不会对原有的社会结构造成冲击。摩尔认为,德国和日本的历史证明,“自上而下的分解旧体系,其政治后果必定有所不同,伴随保守型现代化的推进,政府总是试图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社会结构,把旧内容塞到新的建筑物中”。[14]虽然德、日等国家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然而,短暂脆弱的民主迅速夭亡,接踵而至的法西斯主义政权却带给了世界和平及本国人民更大的苦难,成为“资本主义民主的反动形式”。
摩尔在肯定暴力革命作用的同时,认为印度的确开创了一个先例。“在这里,至少一种形式上的民主制度,以及民主的重要环节,诸如合法反对派的存在,批评和建议的渠道等,未经革命暴力便确立起来。”“然而,缺乏以革命的手段粉碎过去,以及缺乏一场通向现今时代的声势浩大的运动,印度的自由民主面临着稽延时日的落后和极度的困难。”[15]摩尔似乎认为这也导致了印度在现代化途中长期的犹疑不定和徘徊不前。只有在摧毁旧社会结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强大稳固的现代民族国家。
正如西方学者波吉所指出的,摩尔的观点在西方社会理论中代表了暴烈思想的回归,标志着美国社会思潮转折的重大转折:一方面,这是对(20世纪)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右翼思潮的批判与反驳;另一方面,这也是与东西方关系弛缓以及整个世界从两极对抗向多元格局演变的历史势态相同步的。[16]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摩尔对暴力革命的肯定,有其逻辑自恰性,也有其充分的事实验证,作为历史学家,并未涉及过多的价值评判。尽管,从人性的角度,我们向往和平,但是,摩尔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空间,体现出本书的魅力之所在。
四、农民与暴力革命:回顾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中国,这个屹立于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在经历了数千年的自我发展后,终于在19世纪中期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帝国主义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地采用着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17]当这个老大帝国终于不得不面对“天下”之外的世界时,便也是其开始进入步履艰难地近代化之路。按照传统的说辞,经历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斗争,都为改变这屈辱的历史。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指导。诚然,注意到一衣带水的日本能够迅速通过明治改革走向强盛之路,相比之下,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之路却满是荆棘。中国共产党通过28年的革命斗争,终于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起人民的政权,整个中国面貌焕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