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袁宏伟事件的法理分析

  

  五、“意外结局”后的分析


  

  在即将进行第三次听证的时候,袁宏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国了,我们想不到,英美两国更想不到。本案中,英国方面的司法程序本来就存在诸多可指责之处,现在又由于逮捕令上一个单词的拼写错误而自食恶果。“YAUN HONGWEI”并非“YUAN HONGWEI”,后者当然可以自由行动。此前,在美国请求引渡袁宏伟的案件中,英国方面处于中立的裁判地位。而袁宏伟一旦在被保释期间“不辞而别”,其就由中立方转变为袁宏伟的对立面。根据英国《2003年引渡法》和《1976年保释法》之规定,如果刑事诉讼保释中的被释放人未自动归案并且无正当理由,其可能构成潜逃罪。对于被具结释放且负有义务向监管法院自动归案的人,未在指定期日自动归案,法院可以签发逮捕令。所以,袁宏伟的“不辞而别”根据英国法律可能构成潜逃罪,法院可以对其签发逮捕令。由于袁宏伟已经回到中国,英国方面不可能到中国的领土上抓人,而且由于中英之间并没有缔结相应的引渡条约,所以英国方面想要抓获袁宏伟也并非易事。


  

  顺利回国,对袁宏伟来说是明智之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在英国的近四个月时间里,袁宏伟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了巨大压力。被扣留以后,虽然袁宏伟及其家属和代理律师多方搜集无罪证据,希望英国法庭能够根据“表面证据”的标准拒绝美国的引渡请求。但由于英美两国历来引渡合作关系紧密,对于被请求引渡人就事实问题提出的辩护理由和证据一般不作实质审查,袁宏伟被引渡到美国受审的几率比较大。而且,袁对英国能否援引“侵犯人权”这种具有伦理和政治评价色彩的理由拒绝美国的引渡请求也疑虑重重。[14]另一方面,如果一切如常,基于英美两国往日的引渡惯例,英国法院很可能裁决将其引渡到美国去。那么袁宏伟面临的将是无穷无尽的牢狱之灾,回国之路遥遥无期。现在既然回来了,无论通过什么手段,在祖国的怀抱中,他就是安全的。虽然仍然面临中国法院就其与爱宝公司知识产权纠纷的审判,但不论结果怎样,这种审判是公正的。袁宏伟的机智与敏锐为自己赢得了一片湛蓝而光明的天空。但,这片天空是有边界的。英国法院的逮捕令一旦发出,只要袁宏伟离开中国,其就不仅将遭遇英国方面的逮捕,而且仍将为美国方面密切关注,甚至在中国境内也可能遭受美国方面的“绑架”。对此,袁宏伟本人应当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袁宏伟事件的解决不仅关系到袁宏伟和神力公司的命运,关系到与美国有贸易关系的任何一个中国商人的命运,更关系到中美双方“诱骗”和反“诱骗”斗争的成败,关系到中美之间引渡条约的谈判与缔结,关系到世界人民反对美国“非常规引渡”运动的顺利进行。袁宏伟被“诱骗”以后,外交部、司法部、湖南省政府和相关专家学者都积极采取措施与英美两国政府斡旋,很多关注此事的国人也都在为营救袁宏伟呼号奔走。袁宏伟本人也提到,其能回国得到了律师和“国际友人”的帮助。所以,袁宏伟顺利回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靠其个人之力不可能成功。但是,此事毕竟不是通过正常途径,按照法律程序逐步进行的。更为理想的解决方式是英国方面基于“诱骗”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侵犯中国司法主权和袁宏伟个人人权,逮捕程序存在诸多问题而拒绝美国的引渡请求,正式赢得这场反“诱骗”战争的胜利,一步步将美国逼到谈判桌上来。现在,在这种“意外的结局”下,袁宏伟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许多相关问题并没有解决,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其一,“危险的先例”依旧是“危险的先例”,与美国往来的中国商人依旧将人人自危,依旧将可能随时遭到美国的“诱骗”甚至“绑架”。而且,在下次“诱骗”的时候,美国政府将会更加谨慎,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我们将更加难以应对。毕竟,不是每个人的名字都有机会被拼写错误的。其二,由于该事件是通过“意外”的方式解决的,美国方面在指责英国方面的疏忽,检讨自己在“诱骗”和请求引渡过程中的教训,为下场“诱骗”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许并不会深刻认识到缔结中美引渡条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由此,此结局并不能在实质意义上促进两国正常司法刑事司法谈判和合作的开展以及两国引渡条约的缔结。


  

  所以,我们在为袁宏伟机智回国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更为漫长和艰辛的挑战。因为,袁宏伟也许已经成为英美两国想要获取的对象,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中国商人以后还需小心谨慎,中美之间引渡条约的签订依然尚需时日,一切都还在进行当中。


  

  六、反思与启示


  

  对于此案,我们应当清楚,单单民族感情上的愤怒与激情是于事无补的。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预防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一,随时做好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美国政府“诱骗”他国人员回国审判的事件已经多次发生,对于我国以前虽然也采取过类似手段,但是没有这么明显。袁宏伟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既存的或者潜在的危险随时都可能降临到我们头上,对此应当有足够心理和实践准备。现在发生了“诱骗”,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绑架”的对象就是我们中国人,掉以轻心的结果只能是手足无措甚至节节败退。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