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毒品问题的国际化及其对我国稳定的影响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
【摘要】中亚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毒品生产和转运中心之一,且与恐怖主义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毒品犯罪和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相互交织,不仅破坏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该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因此,我国有必要强化禁毒执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预防中亚毒品渗透的协作机制,以有效控制中亚地区毒品犯罪。
【关键词】中亚毒品;恐怖主义;协作机制
【全文】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是联接亚洲、欧洲的陆上走廊,古代“丝绸之路”横穿这里,使该地区在历史上一度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转站,是东西方文化、商品的交汇处,发挥着特殊的作用。[1]然而,中亚地区的这种优势到如今却成为一柄双刃剑。武器、毒品走私在这里找到发展和运输的方便通道,使武器、毒品走私有力推向周边的国家,促使中亚成为走私之道。其中毒品的扩展已成为中亚目前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毒品问题是随着原苏联解体而在中亚逐渐凸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的安全问题。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在国际贩毒集团的操纵下逐步变成全球毒品贩运网络的主要通道之一。整个中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面临愈益严峻的挑战。据联合国官员在2004年“丝绸之路国家的禁毒斗争”研讨会上透露,阿富汗的毒品有65%—70%是经独联体南部各国运出的,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是阿富汗毒品“出口”的转运国,每年阿富汗生产的一半以上的毒品经由这3国运出。[2]目前,中亚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毒品生产和转运中心之一。[3]尤其是,毒品问题与中亚地区甚嚣尘上的“三股势力”紧密结合,日益猖獗的毒品犯罪为恐怖主义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如果相关国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而是听之任之,则中亚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必然遭遇新的变数。
一、中亚毒品问题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一极与多级矛盾加深,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政治与经济、社会问题相互影响,宗教冲突、民族纷争、地区冲突加剧,世界范围内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大量增加,这些都为毒品犯罪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适宜的土壤。
中亚地区的毒品走私和种植有相当长的历史,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基本上消灭了毒品的生产和消费,只有在少数地方还保留着合法的种植区,以供医学之用。苏联解体以后,处于阿富汗——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地与世界上最大最富的消费市场——俄罗斯和西欧之间的地理位置使得中亚迅速成为世界上生产和走私毒品的主要地区之一。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事务办公室报告,俄罗斯海洛因的95%和欧洲海洛因的70%—90%都来自阿富汗。
中亚地区的毒品犯罪主要为毒品走私犯罪。主要毒品的查获数量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从1997年到2007年均在4吨以上,2000年,鸦片和海洛因都有大规模的增长,因而毒品的查获数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超过13吨。长期以来,阿富汗的制毒、贩毒活动十分猖獗。虽然毒品的源头是阿富汗,阿富汗海洛因生产占世界产量的75%,但是其中65%经中亚走向国际市场。据报道,2003年世界海洛因的1/3和欧洲海洛因的95%都来自阿富汗收获的鸦片,全世界有1000万人吸食阿富汗鸦片[4]。通过贩卖海洛因,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每年可获得的巨额利润高达2800万美元。尤其是毒品问题,不仅已严重影响中亚各国的社会治安,而且与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相结合,成为影响地区安全、酝酿冲突的巨大能量。罂粟种植在阿富汗屡禁不绝,据联合国禁毒署专家提供的数据,阿富汗2000年的鸦片产量占世界的70%,2004年的海洛因产量为420吨,占世界产量的87%,而被查出经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走私的毒品占阿富汗毒品非法输出的24%(而专家估计的包括未查出部分的总量占60%以上)[5],中亚各国及俄罗斯已成为向欧洲及世界毒品走私的重要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