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儒法国家的形成

儒法国家的形成


赵鼎新


【关键词】儒法国家
【全文】
  

  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治,并建立了大体上以科层制为主的政治体制。这两项基本国策取得了极大成效。尽管偶有游牧民族寇边犯境,汉廷与诸侯王之间亦间起战事,但汉文帝和景帝前后在位的四十年期间总体上可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安定时期(即“文景之治”)。但是,随着繁荣景象的出现,新的问题也产生了。


  

  第一、社会的繁荣安定刺激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巨商大贾和大地主也纷纷涌现。商人阶层操纵市场能力的提升连同人口的大量繁衍增长导致许多农民破产。简而言之,清净无为的黄老治术在与民休养生息、恢复社会元气方面固然很有成效,但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它就难以适用了。


  

  第二、一旦封建王侯的势力遭到极大削弱而科层体制稳固地确立下来之后,如何选任政府官吏便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问题同样需要一个更加积极有为的政府才能处理。


  

  第三、虽然黄老治术取得了显著功效,但它并不能为国家的统治提供合法性基础,也不能给汉室政权与社会精英群体之间的合作提供道义性论证。在汉廷度过最初的政治动荡期之后,国家统治的合法性问题就成了汉帝国统治者所亟需解决的一件大事。[1]上述问题的出现以及汉朝统治阶层所采取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最终导致儒家学说上升为帝国统治的意识形态;而依据对经典(尤其是儒家所传习的经典)的熟稔及掌握水平从知识精英中选拔官吏的做法,也成为选任政府官员的方式。这种选任官吏之法反过来也构成了维续国家-精英之间联盟的机制。


  

  上述这些与时更化的巨大变动是在汉武帝时期完成的。到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已经保有了至少半个世纪的繁荣与安定。汉武帝其生也晚,并没有经历秦亡之际的战乱之世,同时,此前汉室政权所已取得的成就也给这位雄心勃勃的新任君主增添了巨大的自信。汉武帝实施了许多新政,使得汉朝的国家政体因而改观。不过,他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作为一家流传颇久的思想流派,儒家虽然一直吸引着一些慕道和传诵者,但从全民战争时期下至秦代以及西汉初叶,儒家学说在政治领域的影响总体上讲是比较微弱的。不过,儒家学说最终被统治阶层所借重,原因却显而易见。儒家学说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为家庭关系的扩展与延伸。该学说为社会现状提供了合理性,但也强调能够关爱民众、并为民众树立道德楷模的仁义之君的重要意义。换句话说,国家在被赋予权力的同时也被规定了使用权力的方式,从而降低了暴政出现的可能性。在春秋-战国之际,事关生死存亡的战争要求人们摆脱道德的束缚,具有很强的工具理性色彩的法家思想迎合了这种要求,而儒家对统治的道德标准的高蹈标举却显得迂阔板滞。法家之所以超越百家,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占据统治地位,道理即在于此。但是,随着战乱纷争时代的结束,政权的稳定性越来越维系于统治阶层与科层精英,以及科层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常规性合作。此时,儒家思想立刻就变成了极具吸引力的、能够为统治阶层及社会精英群体所共同接受的意识形态学说。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