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产权的视角看“山寨机”的创新
熊文聪
【摘要】通过对山寨机兴起原因的洞察与分析,力图跳出传统的知识产权一元论思维体系,从企业产业模式和运营战略的角度,揭示山寨机带给我们的创新启示。同时,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为视角,客观地看待“山寨文化”背后的大众文化和消费理念的时代变迁,从而树立一种宽容、亲和的法理。
【关键词】山寨机;知识产权;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
【全文】
近来,“山寨”一词迅速蹿红,成了眼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什么是山寨? 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山寨”一词来源于广东方言,即非正规军的意思,最初被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模式,涉及手机、游戏机等数码产品(以下简称“山寨机”) ,其主要特点为模仿化、快速化、平民化。“山寨机”因其价格低廉、功能多样、外观新颖等特点,快速抢占了国内众多正规手机厂商甚至洋品牌的市场份额,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产业革命而备受关注。“山寨”一词也随之成为媒介的传播符号,从最初的“山寨机”到后来的“山寨明星”、“山寨建筑”、“山寨春晚”等,俨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一旦贴上“山寨”标签,便被官方定性为假冒、侵权、偷税、质量无保证产品;而在民间,“山寨”产品却有广大的消费群,“山寨文化”也有一大批“粉丝”热捧。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使其广受争议,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一旦被符号化,沦为传媒的工具,事实原意将被掩盖而发生偏离。“符号使现实消失并掩盖了它的消失, 这也是艺术和传媒在做的事情”{1} 。本文不打算在此评价媒介的功过是非,而是希望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还原可能被掩盖的本色,力图发现其启迪思考的闪光之处。
一、何谓“山寨机”
在评价某一事物之前,应当首先厘清该事物的概念及其范围。广义上的“山寨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走私机。毫无疑问,对这类产品要严厉打击,走私任何东西都要打击。第二类是高仿机,即模仿或拼凑一些知名品牌的商标或外观设计,打擦边球,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第三类是指拥有自主品牌(商标) ,或无商标标识,以外观新颖别致、功能强大外型花哨、价格低廉为卖点吸引消费者的产品[1]。这类“山寨机”的内核普遍使用了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发科,MTK)的手机基带芯片。从法律层面讲,这类“山寨机”既不侵犯他人商标权,也不侵犯他人专利权,而是凭借一种新颖的产业模式和营销理念,以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反应力,迎合了潜在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