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美国,还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民间法律援助机构,面向特定的人群提供法律援助。比如面向儿童或者妇女的,面向老年人的,面向残疾人的,面向某一有色人种的,面向移民的。实际上,这些民间法律援助组织与美国国家的政治生态是密切相关的,是与社会当中存在的各种不同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相伴而生的,与各种利益集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美国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利益集团。因此每个需要法律帮助的人只要遇到法律问题,也可以找到不同的民间组织或者民间法律援助组织。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直接或者间接运作不同的民间法律援助机构,向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美国法律院校的法律援助“诊所”项目也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成为美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特色之一。目前美国大多数法学院都开设法律援助“诊所”项目,法律援助“诊所”项目实际上与美国法学院的教育模式相关的。从法学院教育模式的角度看,法律援助“诊所”项目是引导法学院学生接触法律实践、养成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诊所”式法律教育。诊所法律教育最初产生于20世纪初,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长足发展。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种族歧视矛盾激化和越南战争期间,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许多处于社会底层的穷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他们需要诉讼但是有请不起律师。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法学院学生开始自发地帮助穷人办理各种诉讼。但是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继续具有律师经验的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法学院是否该为学生提供未来执业做准备也成为了法学界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一情况下,一些法学院开始借鉴医学院利用诊所培养医学院学生的经验,引入了所谓的诊所教育模式。在诊所法律教育中,法学院的学生在法律援助“诊所”教师(多数为执业律师)的指导下,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使学生掌握办理案件的技巧和技能,了解执业律师应遵循的规则,逐步养成职业道德。参加法律援助“诊所”项目的学生符合一定条件的,在“诊所”项目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出庭代理当事人。
三、关于美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简要评价
纵观美国的法律援助体系,刑事法律援助与民事法律援助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笔者以为,不妨把美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名之为“包揽型”法律援助,把美国的民事法律援助名之为“资助型”法律援助。就美国刑事法律援助而言,从资金上讲,政府承担全部费用,设立公共辩护人办公室,雇用公共辩护人,承担刑事辩护案件的全部费用;从责任角度看,美国把刑事法律援助当作政府的责任,刑事法律援助是“政府行为”。刑事法律援助是作为保障公正司法和保障人权的必不可少措施或者环节而存在的。就民事法律援助而言,从资金上讲,政府仅仅通过法律服务公司向民间法律援助机构资助项目费用,并未成立专门的公立机构具体实施法律援助,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从责任角度看,民事法律援助还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不是国家或政府必须担负的责任。民事法律援助是作为“向贫困宣战”的措施而创立的。美国的法律援助可谓是“重刑轻民”。美国之所以形成了这样的法律援助体制与其人权观念、法治观念和政治生态是密切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