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建立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监控处置系统。互联网不仅是新技术、新媒体,也是新的意识形态阵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深入开展网络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网络舆情的攻防技术能力,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要将网上巡控触角向QQ群、微博客等管理薄弱空间延伸,着力提高网上发现、侦查、控制和处置能力,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对涉嫌违法、煽动网民实施群体性过激行为的,要及时制止、依法严肃查处,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网络舆论环境。
(四)创新“两新组织”管理,努力消除社会管理的中的“盲点”和“死角”。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聚人心、促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要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真正把社会管理延伸到“两新组织”,确保其依法、有序、健康开展活动,防止因管理“缺位”出现社会问题。对于新经济组织,要加强对贯彻落实《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检查,引导其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其建立健全党团、工会组织。对于新社会组织,要从登记管理和日常监管入手,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切实做好社团组织的登记、变更、监督、管理和处罚工作。
(五)创新社会治安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民安是民生的基础,没有民安就没有民生。要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加快完善从城市延伸到社区(村)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健全警民联防、专群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做到发现得早、防范得住、控制得好、处置得快。紧紧抓住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地区,容易成为犯罪分子藏身落脚的中小旅馆、出租屋等重点部位,容易滋生“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歌舞娱乐、洗浴按摩和发廊等重点场所,加强日常监管检查,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