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种模式: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或者系列讲座
高校针对当前知识产权焦点、难点等重大或者特定问题,组织本校教师,或者邀请社会上知名专家,有的放矢开展系列讲座或专题培训班。
(二)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举行大型报告会。通过邀请知识产权专家学者举办大型报告会,让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了解更多的知识产权知识,增强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二是举办专题培训班。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和知识更新。三是利用网络培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在国家层面,以中组部、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办公室、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为主导的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培训的对象包括副省级领导干部和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例如,2005年9月2日至6日,部分部、省级领导干部参加了“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题研讨班,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出席研讨班并发表讲话。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家版权局在所属领域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工作得到明显的加强。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欧洲专利局合作已举办了3届主题为“专利审查和授权程序实践中的问题”的中欧联合培训班,培训人员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员和来自克罗地亚、韩国、朝鲜、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埃及等国家的审查员和专利工作者。
在地方层面,各地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力度也得到增强。例如,陕西省、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等省均将知识产权纳入党校在职干部培训课程;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将知识产权列入全省“四五”普法内容。此外,湖北省、云南省、四川省等省份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领导干部知识产权培训班,其中,仅四川省就培训了县处级领导干部1500人次。
(三)开设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知识产权本科专业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委托,经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审批同意,在部分省市开设知识产权管理专业。本专业要求自学者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管理、应用和保护能力,达到相当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水平。本专业考试计划共设14门课程,累计70学分,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考试合格,累计达到70学分后,即可获得自学考试知识产权管理(本科)专业学士学位。
(四)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包括知识产权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平衡,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于2003年8月开展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第一期课程,名称为《知识产权法律基础》。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涵盖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社会公众,采用完全免费的网上授课方式,学员完成所有课程单元并进行考核,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颁发的学习证书。
四、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成绩和不足
正如前述,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所有类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进一步探讨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初显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截至到2005年底,我国高校培养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知识产权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些人才已经陆续成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学科骨干。部分高校已经对在校本科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或者进行知识产权意识培育的活动,其形式有:将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规定为必修课、限选课或选修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宣传活动、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知识产权论坛等;请知名知识产权学者、法官、政府官员、律师等为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