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特别讲演
——托马斯•魏根特教授讲座
徐然
【关键词】当代
刑法思潮论坛
【全文】
2012年3月2日晚上六点半,由北京大学“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资助,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四校联袂主办的“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系列活动之特别讲演,在北京大学大学凯原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特别论坛主讲人为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刑事法学家托马斯?魏根特(Prof. Dr. Thomas Weigend)教授,演讲主题为“德国刑法未遂理论的发展:以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为背景”。论坛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梁根林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王世洲教授、江溯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徐久生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劳东燕副教授、何庆仁博士,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樊文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璇博士出席了此次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莹博士担任翻译。同时,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四个院校的百名同学前来现场聆听。
托马斯·魏根特教授是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是德国最为重要的刑事法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刑法学、犯罪学和比较刑法学。他的著作《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与耶塞克教授合著,徐久生教授翻译)、《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温晓洁翻译)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并广为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学界所熟知。
魏根特教授的报告是围绕着德国刑法未遂理论的发展而展开的,而德国刑法中的未遂理论又呈现出在客观与主观摇摆不定的态势,因此该报告的小标题为“以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为背景”。魏根特教授首先阐释了未遂理论与不法理论,以及刑法目的理论的紧密关联性,强调应在这一关联中去探索德国未遂理论的发展脉络。他以两个实践中发生过的案件作为切入点,以此来探讨德国未遂理论中先后出现的客观未遂论、主观未遂论与印象理论等见解的妥当性问题。最后,魏根特教授指出,尽管印象理论具有实证法的根据,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但是应当记住,印象理论本就是对修法后的德国刑法的一种注释理论,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