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中国民主法治的历程与经验探析

  

  (三)必须立足国情,同时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有利因素


  

  从哲学角度看,立足国情是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背离国情,就是脱离实际,注定会失败。我国的最大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它是社会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传统文化影响深刻,人民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的程度还有很大不足的特点。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在民主法治道路上必须走中国特色道路。社会主义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级阶段决定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特殊性、艰巨性和渐进性。这些都要求我们按自己的国情寻找出路和办法。但是,立足国情,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充分吸收借鉴占今中外对民主法治建设有利的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虽有许多糟粕,但也广存精华;西方国家有几百年的法制历史,虽许多不适合我国国情,但其法治理念和诸多合理制度都是很好的借鉴对象。之所以我们常说中国的民主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创造出比其他国家更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在于能够广泛吸纳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因此,我们党多次强调,既要立足国情,又要扩大开放,广纳博取,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立足国情,但要看到国情是在不断变化的,要动态地对待,与时俱进;国外的民主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同样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四)把民主法治建设与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


  

  民主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系统中的一个链条,它的发展离不开其他方面建设的支持和带动,同时,又对其他方面的建设有重要影响。首先,要把民主法治建设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可以说,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治建设,主要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展开而深入的。从起初的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到加入世贸组织,每一次经济领域的改革深入,都对民主法治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正如十三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十五大也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其次,要把民主法治建设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民主法治建设,必须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必须加强法学研究,充分发挥法学家的作用,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建设的作用。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可以说,文化建设,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底蕴基础。最后,要把民主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民主法治产生于社会,受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社会管理等方面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对这些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中公平正义的目标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改革,都离不开民主法治,也都为民主法治提供不同的环境和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