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三十年:历史、现状与应对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三十年:历史、现状与应对


谢晓庆


【摘要】改革开放后,国际非政府组织由于能够提供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所急需的资金和技术援助等要素,得以进入中国活动。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在华国际非政府组织总体上呈现出合作对象的多样性、存在形式的复杂性、来源国别以发达国家为主、活动地域的不均衡性、活动领域的广泛性等五项特征。中国目前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态度呈现出矛盾心态,体现这一态度的“不承认、不取缔、不干预”政策和《基金会管理条例》都未能实现既为国际非政府组织来华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又能有效避免其活动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宗旨。
【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三不”政策;“双重登记管理”体制
【全文】
  

  一、改革开放后国际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的背景与过程


  

  从新中国成立至1970年代末期间,受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几乎没有任何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活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要顺利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就需要寻求外来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正是基于此,国际非政府组织得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入中国。这是因为,那些设在发达国家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即北方非政府组织)往往掌握大量资金,拥有庞大的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与遍布全球的信息网络,并乐于从事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工作。例如,1980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注册的1600个非政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援助量高达28亿美元。{1}这些国际非政府组织是获取外来资金和技术援助的重要来源,允许它们到中国活动也就成为必然。此外,国际非政府组织能够进入中国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原因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先后与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签署了多项双边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尽管是政府确定,但项目管理实施者却是捐助国政府所选择的半官半民间组织。例如在澳大利亚,是由澳大利亚发展署将项目分包给澳大利亚一批民间组织来实施的。澳大利亚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Australia)每年可从澳发署获得1000万澳元的资金用于开展国际民间组织合作。{2}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活动,但具体是哪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第一个进入中国活动,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作为中国政府邀请来华的第一个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从1980年起就开始在四川进行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工作。{3}也有学者认为,1978年,美中艺术交流中心(Center for U.S.-China Arts Exchange)在北京设立办事机构,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来华的国际非政府组织{4}。但无论如何,确定无疑的一点是,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一些活跃于中国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如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Heifer Project International)、英国乐施会(Oxfam UK)等,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活动。另根据一项不完全统计资料,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活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至少有30多个。{5}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的发展中,1985年,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际民间组织联络处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1984年,时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的孔雷飒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在接受国际政府间组织援助的同时,接受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援助。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并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于当年派出了第一个代表团前往四个欧洲国家,进行相关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调查研究并寻求合作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在1985年成立了国际民间组织联络处。1986年,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与欧洲援华集团(德国农业行动、英国乐施会、荷兰国际开发援助)签署的第一份合作协议正式生效。1987年,国务院批准交流中心成为中国从事国际民间组织合作的协调机构。这标志着国际非政府到中国活动已经初步实现了机制化,为此后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更为密切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6}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