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郑丽萍,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注释】汉斯·海尔里希·耶施克:“世界性
刑法改革运动概览”,载《法学译丛》1981年第1期。
梁根林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赵秉志:“
刑法总论中的争议问题研究”,载游伟主编:《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陈兴良著:《
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白建军著:《关系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0页。
张明楷:“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载《法学家》2008年第4期。
米海依尔·戴尔马斯-马蒂著:《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卢建平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页。
European Committee on Crime Problems,Report on Decriminalization,Stasbourg 1980,p.55.转引自梁根林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同注。
同注。
林山田著:《
刑法的革新》,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54页。
塞缪尔·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8页、25页。
陈雄飞、张军:“非犯罪化思潮及其对我国刑事政策的意义”,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西原春夫著:《
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转引自甘添贵:“犯罪化与刑事政策”,载《罪与刑--林山田教授六十岁生日祝贺论文集》,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619页。
约翰·密尔著:《论自由》,程祟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页。
洛克语,转引自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03页。
舒马赫著:《小的是美好的》,虞鸿钧、郑关林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3页。
魏东:“刑事法治中的执法为民理念”,载《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6期。
范新:“一种全新的刑罚哲学观:‘刑罚必要性’兼‘非犯罪化’与‘非刑罚化’之理性分析”,载http://www.china-review.com/lat.asp?id=23582。
蔡道通:“中国刑事政策的理性定位”,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大谷实:“犯罪化与非犯罪化”,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0页。
陈兴良著:《
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李斯特语,转引自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所谓
刑法基础性危机是指犯罪加重刑罚加重,犯罪再加重刑罚再加重的情况。参见梁根林著:《刑事制裁:方式与选择》,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Jerome Frank,Law and the Modern Mind,Coward-McCann Publishers,1930,p270.
田宏杰:“信仰的塑造与精神的超越”,载http://www.walaw.cn/suibi/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84。
出于篇幅所限,关于中国
刑法非犯罪化的范畴和路径问题,作者将另撰文论述。
黄风:“论意大利的非刑事化立法”,载《外国法学研究》1987年第4期。
森下忠著:《犯罪者的处遇》,白绿铉等译,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