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美国自然物诉讼的实践功能

  

  其次,直接利害关系的限制。类似美国的集团诉讼,我国也确立了共同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32]但适格的原告仍需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当环境违法行为的程度尚未严重到侵害人身权和财产权,只是造成一般的环境质量损害时,一般公众都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如确立通过事实损害认定诉权的规则,公众则具有了诉权。可是,此类诉讼的高昂成本由起诉者单独承担,而维护环境质量的诉讼收益却具有正外部性,由全体社会共享,个人显然缺乏起诉的激励。维护环境公益是环境公益组织的宗旨,具有起诉的内在激励,却因缺乏直接利害关系而不具备诉讼资格。美国的联合诉权解决了个人有诉权无意愿、环境公益组织有意愿无诉权的矛盾。因此,为扩大环境诉讼适格原告的范围,环境立法可以确立特殊诉权规则,赋予合法登记的环境公益组织联合诉权,即只要其成员同被告行为具有事实利害关系,该组织就享有诉权。


  

  最后,环境公益组织发展的限制。美国尚未确认自然物的诉权,并非存在理论困难,而是没有迫切的实际需要。经过从法律利害关系到事实利害关系、直接利害关系到联合诉权(间接利害关系)的两次扩展,其诉权规则基本满足了环境诉讼的实际需求。只有极少同个人无直接、也无可证明的间接利害关系的环境争议无法使环境公益组织获得诉权。在这种情形下才有赋予自然物诉权的实际必要,如鲸鱼社区诉布什案。可是,我国环境公益组织发展却同美国存在很大差异。在制度层面,环境公益组织的成立需要符合成员数量、注册资金、办公场所等严格条件,并且需要得到环境保护部门的事先同意。[33]加之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目前我国的环境公益组织在数量、规模和实际能力方面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4]从另一角度看,即使确立了事实损害和联合诉权规则,具有事实利害关系的个人可能不是某个有意愿和实际能力提起诉讼的环境公益组织的成员,该组织也就无法满足诉讼资格的要求。如果赋予自然物诉权,就排除了具有诉讼意愿的个人或组织的诉权障碍。2005年鲟鳇鱼等诉中石油等一案就体现了这一制度需求。这是环境立法确立自然物诉权的契机,但是有必要适当限制代理人的资格,由以促进环境公益为宗旨的社会团体作为自任代理人,以自然物的名义提起诉讼。


  

  赋予无任何利害关系的环境公益组织以诉权,是否会导致诉讼泛滥呢?环境公益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捐赠,相对于企业和政府,用于支持诉讼的资源非常有限,一般只会针对造成重大环境危害的、明显的违法行为提起诉讼,以期利用有限资源获得最大环境公益,因而不会出现以臭虫、蚊子为原告的诉讼。另外,环境公益组织的主张能否成立依赖司法机关的审查,其依据是环境立法,相关立法实际上已经衡量了经济利益和环境公益。如果环境公益组织滥用诉权,其主张就不会得到支持,滥诉自然也不会发生。


  

  综上,我国环境诉权规则的完善应当回应这三个缺陷,最终赋予自然物诉权。这符合环境法律制度科学性的要求,需要突破的只是传统的法学理论和观念。


【作者简介】
谷德近,单位为中山大学。
【注释】2005年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爆炸后,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汪劲等六名师生作为共同原告,以鲟鳇鱼、松花江和太阳岛作为原告,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诉讼。被告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吉林石化分公司,要求被告消除对松花江的未来危险并承担恢复原状责任,并赔偿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治理松花江流域污染和恢复生态平衡。同时,原告还以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吉林省环保局、黑龙江省环保局、吉林省水利厅、黑龙江省水产局、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为第三人,请求判决第三人共同或分别设立并管理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基金。参见:httpl/chinalawlib.com/172365474.html, 2006年3月12日访问。
249 F. Supp. 2d 1206 (2003).
386 F.3d 1169 (2004).
普通法也是判断原告诉讼资格的法律渊源,但是,应遵循谨慎原则。除非制定法明确消除了普通法对诉讼资格的任何限制,否则,法院会遵循既往判例。参见Raines v. Byrd,521 U.S. 811, 820 n.3, 138 L Ed. 2d 849, 117 S. Ct. 2312(1997)。
Katherine A. Burke, Can We Stand For It? Amending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with an Animal-Suit Provision,75 U. Colo. L Rev. 633 (2004).
Christopher D. Stone, Should Trees Have Standing?-Toward Legal Rights for Natural Objects, 45 S. Cal. L Rev.450, 452&n.13 (1972).
5 US.C. 1009(a).
汪劲、严厚福、孙晓璞编译:《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第58页。
Association of Data Processing Service Organization, Inc., et al. V. Camp,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et al. 397 U.S. 150;90 S. Ct 827; 25 L Ed. 2d 184;1970.
Ocean Advocates v. U.S. Army Corps of Eng''rs, 361 F.3d 1108, 1120-21 (9th Cir. 2004).
16 U.S.C. § 1540(g)(1)(A).
人包括个人、合伙、公司、协会,或其他公共和私人组织,不包括(政府)机构。参见5 US.C. §§ 551(2), 701(b)(2)。
“人’指个人、公司、合伙、信托、协会或其他私人实体;或者官员、雇员、机构、部门,或联邦政府、州和城市的其他职能组织,或州以及任何外国政府的政治分支:任何州、城市、或州的政治分支,或者任何合众国管辖的其他实体。参见:16 U.S.C. § 1532(13).“物种”包括鱼类、野生动物或植物的任何亚种,以及任何脊椎鱼类和野生动物组成部分的、成年后可以杂交的可区分种群。参见16 U.S.C. § 1532(16)。
Sierra Club v. Morton,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 et at. 405 U.S. 727 (1972).
32 Fed. Reg. 4001 (1967).
16 U.S.C. § 1538(a)(l)(B).
16 U.S.C. § 1532(19).
50 C. F. R. § 17.3(1978).
50 C. F.R.§ 17.3(1984).
471 F. Supp. 985, 987 (D. Haw. 1979); 639 F.2d 495, 496 (9th Cir. 1981); 649 F. Supp. 1070(D.Haw. 1986).
852 F.3d 1107 (9th Cir. 1988).
386 F.3d 1169 (9th Cir. 2004).
Linda A. Malone, William M. Tabb, Environmental Law, Policy, and Practice, Thomson/West 2007, p86-88.
美国统计数据表明:环境公益诉讼主要由全国性的大型环境公益组织提起,个人和小规模的环境公益组织很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例如,在1984年5月到1988年9月,根据《清洁空气法》提起的公益诉讼中,2/3的案件由全国性的环境公益组织提起,其中一半由5个主要的环境公益组织提起。参见Jeanne L Austin, “Comment: The Rise of Citizen-Suit Enforcement in Environmental Law: Reconciling Private and Public Attorney General”, 81 Nw. U. L Rev. 220(1987)。转引自汪劲、严厚福、孙晓璞编译:《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Bryan A. Garner ed. , Black Law Dictionary (8th) , 2004 West, p. 267.转引自胡敏飞:《论美国的环境侵权集团诉讼》,《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
道格拉斯大法官在1972年色拉俱乐部诉默顿案中的反对意见。参见Linda A. Malone, William M. Tabb, Environ-mental Law, Policy, and Practice, Thomson/West 2007, p92-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第1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第12条、第13条。
参见陈淑芳:《反射利益与法律上利益》,《月旦法学教室》第七期,2003年5月。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8)松行初字第8号;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8)沪一中行终字第16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4条、第55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第59-64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第3款。
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第10条、第3条
参见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2006年4月22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