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并购数据库 1.3金融危机后区位选择更加均衡 跨国经营理论认为,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如果东道国市场比较成熟,则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投资形式;如果东道国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上没有适合被并购的本土厂商,则进入该市场以绿地投资为主。因此,海外并购应当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为主。但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生在亚洲的并购数占到了并购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2006年,52%的重要并购发生在亚洲,而北美洲与大洋洲仅各占10%。进入2007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许多美国公司进入难以维系的状态。由于这些企业具品牌、技术与优质资产,且它们的收购价格与并购难度大大低于以往,因此发生在北美洲的并购比例攀升至28%,与此相应,发生在亚洲的重要并购比例降至34%。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继续在全球蔓延,发生在北美与大洋洲的并购分别增长至39%与19%,而亚洲在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中则继续下降,仅为11%。到了2009年,发生在亚洲的并购比例维持在11%左右,而大洋洲的比例迅速攀升至35%。[2]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区位选择正与国际主流接轨,从集中于并购难度相对较小的亚洲,迅速向发达国家所在区域(如北美洲)转移。这种转变与金融危机导致国外优质资产(如矿产资源、品牌)大规模贬值,以及国内公司通过市场经济的不断锤炼后逐渐走向成熟不无关系。中国企业向海外获取技术与市场的强烈愿望使得我国的海外并购从以前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逐步转变为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同时,海外并购的地区选择也更加均衡。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在通过并购实现自身发展时,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而是以更为成熟的视角来整合全球资源。 1.4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类型呈现不同特征 按照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相关并购与非相关并购来对并购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制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呈现不同特征。 对于非国有企业,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是以横向并购为主。但2007年以后,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的比例开始接近。这表明我国的非国有制企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开始从原来单纯的横向扩张,逐步开始整合价值链上下游资源,以实现自身发展。但是,由于非国有制企业起步相对较晚,企业相对不够成熟,部分企业仅仅考虑到海外企业优质资产贬值的机遇而未考虑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仍会出现如购买英国某电视台或者德国某机场等与企业发展无直接关系的非相关性海外并购。 表11 金融危机前我国非国有企业主要跨国并购类型(%) |
|
法搜 CopyRight © 2008 www.fso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