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经济全球化与有组织犯罪成因初探

  

  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是利益,提倡自由竞争,必将导致优胜劣汰,从而使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这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组织成员基础。市场关系的实质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市场经济条件下,买方、卖方、买卖双方、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都是竞争的关系。竞争形式多样、复杂、激烈。因此人们常把市场经济称为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唯一法则。尤其在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开放大环境后,我国企业更是直接面对着世界市场和国际竞争。这都造成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失业人口也随之增加;同时有部分人因缺乏适应竞争经济的素质,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条件,而无法就业。其中某些人或因维持生计,或出于仇视社会的心理而犯罪包括加入犯罪组织。


  

  3、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组织成员基础


  

  现今国际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分工不断细化,新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调整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经济全球化浪潮,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但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样也为有组织犯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组织成员基础。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和农村二元户籍制度,造成农民长期只能固守在农村从事简单的农业再生产。从经济结构上说,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事着以手工劳作为主的传统的第一产业,而第二、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人口占绝对少数的城市。现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有限的经济容量无法满足大量农业人口的就业需要,在农村发展第二、三产业也难以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造成大量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形成所谓的”民工潮“。而城市并未做好接纳这些流入人口的就业、居住、交通等准备,且由于户籍管理和文化差异等原因,民工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之中,从而成为城市中的一种边缘化群体。他们为所谓的”城里人“所轻视和排斥,而其自身又因这种社会历史造成的不公正待遇而产生对”城里人“本能的不满甚至敌视心理。这些人中的相当部分流落到城市,其中大多数人找不到工作。面对极富刺激的花花世界,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就可能去从事盗窃、抢劫、甚至绑架、贩毒等犯罪活动,部分人因此加入犯罪组织,以求得生存和保护。这是犯罪组织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导致大量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倒闭,产生为数众多的”下岗工人“,失业人口急剧增加。其中的一部分人因难以找到工作而只能靠不正当的手段来维持生计。又有大批劳改释放、劳教解教人员重返社会,社会闲散人员增多。正值待业、下岗高峰,大量劳改释放、劳教解教人员和社会闲散人员无法安置,疏于管理。其中一些人员或出于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或出于仇视社会的心理,有可能网罗不法分子组成犯罪组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