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监狱刑罚执行中的实现
魏韧思;黄传华
【摘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的监狱刑罚执行要以是否实现了刑罚目的来衡量“相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监狱行刑中,区别对待,应该严格执行刑罚的就严格执行刑罚,加大对不同的罪犯的刑罚执行时间、处遇等级、宽严管理的区分度,对刑罚目的实现有不同影响的改造行为分别实行宽松有别的管理。监狱执行刑罚轻缓化应有以下内容:给予弱势群体的服刑人员予以宽容;刑罚执行社会化;刑罚执行蕴含民主价值。
【关键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监狱刑罚执行;区别对待;轻缓化
【全文】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包括对守法社会的秩序、社会关系的建设,也涵盖了对不法犯罪领域的治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台,是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刑事司法领域的现状而提出的对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渗透于整个刑事领域,涉及立法及执法的整个过程。监狱刑罚执行必然受到其深刻影响。目前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多的是从刑法的制定和刑罚裁量的角度分析,而对在刑罚执行中如何贯彻和实施则鲜有提及。本文在此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监狱刑罚执行中的实现略作论述。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的监狱刑罚执行
政策,从基本意义上讲,是指政治国家或社会公共组织为管理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动方案。[1]尽管我国学者对于刑事政策的概念、对象、内涵与外延等基本问题还存有争论,但这并不妨碍对刑事政策加以研究。在刑事法制的范畴内探讨刑事政策,一般采用狭义的定义,即刑事政策是国家或执政党依据犯罪势态,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和有关措施,以有效地实现刑罚和预防犯罪目的的方略。[2]刑事政策作为治理犯罪现象的一种策略,与刑法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某些矛盾甚至比较突出,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面对“严打”政策无法遏制犯罪数量、规模不断增加、扩大的局面,中央政法委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