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矫正

【作者简介】
刘希,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周明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注释】本次田野 调查涉及云南省努江傈傈族自治州贡山县,除笔者外参与调查的还有云南大学民族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邱寅莹、张微波(哈尼族)。
为保护隐私,本部分涉及具体案例的将隐去当事人、行政区域的名称。
本案例为田野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1}吴宗金.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04.
{2}刘希.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社会控制{J}.犯罪研究,2006(3).
{3}王夫之.读通鉴论(卷4).
{4}严励,崔晓芳,祝大安.犯罪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3.
{5}龚永辉.论和谐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J}.广西民族研究,2005(3).
{6}吴宗金,张晓辉.中国民族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9.
{7}姚华.论社区矫正{J}.公安研究,2006(4).
{8}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M}.邓正来,译//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三联书店,1994:130.
{9}克莱门斯·巴特勒斯.罪犯矫正概述{M}.龙学群,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4:
{10}张永和.信仰与权威——诅咒(赌咒)、发誓与法律之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第二章.
{11}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怒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30-31.
{12}肖迎.云南民族村寨调查——傈僳族{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28.
{13}粱利,李家寿.偏远地区少数民族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14}张亦嵘,柴黎.心理矫治:中国监狱教育及改造一剂良药{N}.法制日报,2008-01-01:2.
{15}程应需.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其性质新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16}孙平.社区矫正的法律人类学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6(1).
{1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87.
{18}高其才.现代化进程中的瑶族“做社”活动{J}.民族研究,2007(2).
{19}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23.
{20}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94—295.
{21}余松龄,文姬.控制论在犯罪人分类中的应用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2}丁钢.社区文化:社区矫正的门槛与酵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3}杨方泉.社区矫正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4}王培英.析刑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规定{J}.法学杂志,2001(3).
{25}吴鹏森.犯罪社会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292.
{26}云南省编辑组.云南民族情况汇集(上){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19-29.
{27}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68-369.
{28}吴大华.中国少数民族犯罪社会控制的实践与反思{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9}于爱荣.罪犯改造质量评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9.
{30}鲁加伦.中国少数民族罪犯改造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94.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