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尤其是在法律领域,不履行契约的情况比比皆是;即使是在家庭关系中,口头答应下来但并不认真履行诺言的情况也不罕见;一份不成文的约定,并不能保证承诺一定会得到履行。因此,我们还必须看到,死者遗愿对于死者家属的强制约束力还有另外一种根源,那就是来自社会关系网络的压力,尤其是来自亲戚或近邻长者的督促。譬如在死者临死之前,亲戚或近邻中的长者常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提前选好墓地、提前预定棺材等等;一旦死者瞑目,他们又会积极主动地前来指导:何处烧纸钱,何时焚香烛。这些来自长辈亲邻们的要求,在通常情况下,死者的后辈不能拒绝或辩驳,只能一一照办,否则,就会遭受“千夫所指”,落下“忤逆”或“不孝”的骂名;情节严重的,甚至还可能被社会关系网络视为“异类”或“异端”,从而受到这个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在我的观察与经验中,乡村丧礼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有长辈亲邻提醒: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在法师做法事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在旁边“观礼”的,也是这些无所事事的亲邻长者。一桩法事做完之后,长者们总是会给出自己的评论:做得好不好,是否过于简略,哪个环节一定不能省,哪几部经书一定要念诵,等等。正是在这些亲邻长者们的督促下,丧礼的具体操办者除了尽心竭力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亲邻长者在传统丧礼中的“指手划脚”,体现了他们的一种集体潜意识:那就是对于后辈的规训,试图把他们的是非观、善恶观加诸后辈,从而让自己秉持的价值准则能够延续下去。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权力欲在起作用。长者们在丧礼规则上的坚持与督促,就是一种行使权力的方式。这样的权力,可以视为费孝通先生所谓的“教化权力”[1]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关系急剧变迁的领域,长者们可能已有落伍之感,但在丧礼这样的“传统项目”,长者们却是最有发言权的;相对于年轻的后辈而言,他们在这个领域中的经验与知识,甚至可以说是垄断性的。在我所经历的多次丧礼中,我记得他们总是重复的一句口头禅是:“这是几千年传下来的。”长者们不断地重复这句话,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为自己的主张提供正当性依据。因此,亲邻长者对于传统丧礼的强调,实际上是在以扬长避短的方式,顽强地证明自己的存在。当然,长者们坚持传统丧礼的路数,可能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那就是,在他们自己“百年”之后,也能够享受这种严格的丧礼:有清脆的锣鼓相送,有氤氲的香烟萦绕,有法师提供的安慰,有长明的烛光照亮自己归去之路,等等。就这个角度而言,亲邻长者与死者具有共同的立场与利益,他们期待以“五十步”与“一百步”之间的时间差距,随后享受同样的礼遇。
死者的遗愿,生者的履约心态,再加上亲邻长老的督促,共同孕育了乡村社会中天天都在举行的丧礼。既然有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供给;而供给方一旦形成,就会积极地制造、刺激市场需求。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乡村丧礼服务的供给者。
三、乡村丧礼中的服务者:乡村法师
乡村丧礼服务的供给者,就是游走在乡村社会中的乡村法师。他们一般由五人或七人组成一个团队;遇到讲究排场的客户,他们也可以组成九人甚至规模更大的法师团队。在所有的法师团队中,都有一个临时或固定的负责人,一般称为主持法师,有的地方也俗称“掌坛师”,相当于这个团队的经理或技术总监。他带领整个法师团队按照例行的程序做法事。法师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各司其职,有的敲锣,有的击鼓,有的鸣钵,有的念经。多数法师团队还会雇佣一个杂工,俗称“香灯师”,负责执行法师们的指令,做一些诸如焚香、燃烛、烧纸钱、焚烧主持法师签署的文书等辅助性事务。
我曾询问在旁边“观礼”的某亲邻长者,这些法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有长者回答:法师们是做“道场”的,当然是道士,是道士先生。然而,主持法师的服装却又是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穿的那一身行头,念的经又是金刚经之类,崇拜的偶像又是阿弥陀佛、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之类,显然是佛家弟子。不过,他们又绝不是和尚,甚至不是汪曾祺在《受戒》一文中所描写的那种极端世俗化的和尚。[2]这些法师都不剃头,当然也不烧戒疤。除了主持法师在做法事的过程中要穿特别的服装,其他法师都穿便装。做法事期间,他们的一日三餐都由东家(客户)招待,且午饭与晚饭都有酒肉。在两场法事之间的空歇,法师们也常常聚在一起打纸牌、搓麻将、赌钱、抽烟。他们娶妻生子,晚上回自己家里睡觉,与其他职场人士没有任何两样。他们既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那么,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一次,我找了个机会,直言不讳地向一位主持法师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他们确实不是道士,村民们称他们为道士先生,确实是混称;他们信奉佛教的某一支,准确的身份是佛教的在家弟子。我又问:做这些俗称道场的法事,到底有什么用?他说,这些法事的功能主要有二:其一,帮助死者消除生前的罪。死者生前数十年,杀了无数的生(譬如杀鸡、剖鱼之类,都算杀生),这就惹下了无数的罪。有罪的亡灵,在“阴曹地府”中是要受到审判和惩罚的。通过念经超度,就可以把这些罪孽彻底消解了(至于念经与罪灭之间严格的因果关系,佛教理论中可能有论证,但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其二,做法事的过程,也是法师反复呼唤各路神灵的过程。法师呼唤神灵,就是要向神灵作证:今有亡灵某某,正要前往您那里报道,请求各位神灵予以接纳。理论上,法师都是能够沟通神灵的,因此,法师就类似于另一个世界的入门介绍人;法师签署的文书一经焚烧,就相当于给死者的亡灵提供了一纸类似于护照的介绍信。死者的亡灵经由法师的引荐,就可以方便地在另一个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也可以在那个新的世界里方便地得到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