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预防与治理

  

  (三)案件涉及罪名相对集中


  

  据司法机关统计,某市近三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案件所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依次为盗窃、抢劫、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这和其他城市及地区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未成年人犯罪,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大多以数额相对较小的盗窃、抢劫公私财物为主,并呈现出共同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犯罪行为恰恰又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令人深恶痛绝,需要严加防范的。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高犯罪率成因分析


  

  (一)社会融合度低,生存环境相对较差


  

  “无论哪种犯罪,从最轻微的到最残忍的,都不外乎是犯罪者的生理状态,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其出生、生活或工作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人之所以成为罪犯,并不是因为要犯罪,而是由于他处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之下,罪恶的种子得以在这种条件下发芽、生长。”[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生活的环境通常处于城乡结合部或经济开发区,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是最容易培养犯罪的土壤。


  

  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对待加上语言、习俗等多方面不同使得这些孩子在短时间内融入新环境变得更加困难。笔者对杭州市某民工子弟学校初三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55.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未融入新环境,对生活状况满意的仅14.4%。受访者大多在15岁左右,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周围环境的任何糟粕都可能让他们误入歧途。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经济拮据,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盗窃每年都是该人群犯罪案件所涉及最多的罪名。另有不少受访者抱怨学习条件不理想。2010年,杭州市7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转为公办,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始享受同城待遇,开销节省一半有余。{2}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依旧只能在师资力量相对较差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势必会造成教育质量的不平等,教育质量的好坏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犯罪率高低。


  

  (二)较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犯罪倾向产生


  

  笔者走访民工子弟学校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们在学校中还是相对活跃的,在这个环境中,各方面都相对平等,与同学们相处也比较容易。但是,一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脱离了民工子弟学校这一环境,时常会受到“城里人”的另眼相看,61.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喜欢所在城市,但其中仅有不过半数的人感觉自己融入了新环境,严重心理落差可能产生对社会的逆反甚至报复心理。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心情不好时的缓解方式是“憋在心里”,长期压抑的心理状态极易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乃至产生犯罪倾向,更有13.3%的受访者直接选择报复。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