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共同犯罪中止的博弈分析

共同犯罪中止的博弈分析


段启俊;彭伶俐


【摘要】“囚徒困境”描述的是共同犯罪人犯罪后选择坦白与否的博弈。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是否选择中止犯罪行为也完全可以用博弈论来加以分析。共同犯罪中止博弈分析的假设前提包括理性人假设和偏好假设,必备要素包括局中人、信息、策略组合和支付。用博弈论来检视共犯中止的五种理论,即整体中止论、个别中止论、区别对待论、切断因果关系论以及既遂原因力消除论,不难发现,既遂原因力消除论是认定共犯中止最具前景的理论,刑法在将来的修订中可据此作出共犯中止的相应规定。
【关键词】共同犯罪中止;博弈论;博弈规则;均衡解
【全文】
  

  对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从“刑法之内”的角度已有大量的探讨,但是在如何完善刑法相关规定上还是纷争不止,笔者欲从“刑法之外”的视野,以博弈方法为工具对其进行分析,希冀得出相关的立法建言。


  

  博弈论(Gametheory)主要研究的是决策主体的行为(也即“理性人的互动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1]它建立在个体理性决策理论的基础上,一般而言,只要符合以下特征,博弈论就能派上用场:


  

  群体性(Group),我们生活在二人以上的世界里,只要我们不是鲁滨逊;


  

  互动性(Interaction),事情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所有人的行动;


  

  策略性(Strategic),每个人都认识到并考虑到这种相互依赖性;


  

  理性(Rationality),每个人选择行动的时候要针对对手的可能行动(所谓关于对手的信息)而选择一个最优对策。[2]


  

  显然,法律当中的问题是满足这些条件的,这也决定了博弈论在法律中的广泛运用。20世纪50年代关于“囚徒困境”的故事便是博弈论的经典例子。


  

  一、“囚徒困境”引出的博弈


  

  囚徒困境描述的是:两个罪犯被捕,他们共同犯了一个严重的罪行,但检察官在没有至少一方的供词前无法证明任何一方犯有该罪,不过检察官在没有任何一方合作的情况下能证明他们俩都犯有一些更轻的罪行。检察官告诉每一位囚徒:如果没有人坦白,他们都将被证明这一更轻的罪行,每人将入狱两年,然而如果一个囚徒坦白而另一个不坦白,则前者将被释放而后者将被判处这一重罪而接受10年的最高处罚;如果两人都坦白,检察官将以这一重罪控告他们但不提请最高处罚,他们都将入狱6年。[3]用博弈模型表示如下:


  

  图1(略)


  

  上图表达的是一个标准形式的博弈,每个囚徒都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坦白或抵赖,每种不同组合的选择策略都有不同的收益。那么,两个囚徒会如何选择呢?


  

  上述问题的答案就是博弈的一个解,在博弈论中我们称之为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是指在博弈参与人将选择的战略组合中,没有参与人能在给定对方战略选择的情况下通过选择其他战略而使情况变得更好,每个参与人选择的战略是对对方所选择的战略的最优反应。[4]上述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的解是什么?要得出答案,必须做出相应的假设:即每个囚徒都是理性的,在既定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下,他们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而言,在上图中,如果囚徒1选择抵赖,那么,囚徒2选择抵赖将获得2年的刑期,收益为-2,而选择坦白他将被释放,收益为0,显然,0比-2要好。此时,针对囚徒1的抵赖策略,囚徒2会选择坦白策略;如果囚徒1选择坦白,那么,囚徒2选择抵赖将获得10年的刑期,收益为-10,选择坦白将获6年刑期,收益为-6,-6要比-10好,因此,囚徒2的最优选择仍然是坦白策略。也就是说,无论囚徒1选择抵赖还是坦白,对于囚徒2而言,其最佳选择都是坦白;反之,这样的论证对囚徒1同样有效,无论囚徒2选择什么,囚徒1选择坦白也是最佳的。因此,最终博弈的结局是(坦白,坦白),也就是说(坦白,坦白)这一策略是“囚徒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