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禁酒令的立与废
王晓光
【摘要】美国宪法第18条修正案要求美国全国禁酒,但是实施不久,又被第21条修正案所废止。禁酒令是与当时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转型,以及朝野上下为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开展的进步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立一废,带给我们对于公共利益与个人自由、法律与道德、立法与执法等关系的思考。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国家权力结构和公民权利结构都进行了调整,法律自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关键词】禁酒令;进步运动;原因分析;法制变迁
【全文】
1917年美国第65届国会通过宪法第18条修正案,“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致醉酒类,并且不准此种酒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这一宪法禁酒令1920年1月2日生效,将禁酒运动(theprohibitionmovement)推到了顶点。但到1933年,第18条修正案被美国国会通过的第21条修正案所废除。第21条修正案规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第18条现予废除。”“在合众国各州、各领地或属地内为交付或使用致醉酒类而进行的运送或输入,如违反有关法律,应予禁止。”在这个号称“民主立国”的国家,还从来没有哪条法律像第18条修正案这样,在获得如此多强烈支持的同时,又受到如此多的反对,也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条被最终废止的宪法修正案。美国宪法禁酒令的立与废,其影响决不仅仅局限于饮酒问题本身,而是掺杂了美国社会生活中众多纷繁复杂的因素,可以说是折射美国社会历史变迁的一面镜子,留下许多可供我们思考的地方。
一、禁酒令入宪的背景与原因
(一)禁酒令入宪的时代背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兴起
19、20世纪之交,美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当时工业化已基本完成,城市化正在加速进行,工业已经取代农业,城市正在取代农村,成为全国经济和社会的中心。美国也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的首富之国。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繁荣与危机并存,出现了工业文明综合症: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显著,贫民窟比比皆是;劳资冲突加剧,工人罢工此起彼伏;市场出现垄断,资本支配权力,政治腐败蔓延;妇女、黑人和移民未入主流,处境艰辛,社会平等和正义面临挑战;传统道德沉沦,犯罪现象严重,社会秩序混乱;尤其是人正在成为经济动物和金钱的奴隶,资本主义赖以兴盛的价值体系遭遇严峻考验,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处于失谐中。从社会学角度看,当时的美国社会还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社会的组织化提高。资方、劳方、农民、律师、妇女、有色人种、移民等各自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各种政党组织活跃,极力对政府施压,争取权力和利益。二是社会的流动性下降。职业和经商的普遍自由原本是美国的显著特点之一,但到19世纪末,由于空余土地已经分完、工会组织业已完善、资本的联合日趋强大、专门化职业快速发展,生活的流动性开始缩小,贫富阶层出现固化倾向。三是社会的焦虑感加重。面对托拉斯,工人感到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机会;处在劳资冲突的夹缝中,中产阶级既不赞成垄断,也反对罢工;面对素质低下、身无分文、蜂涌而至的移民,清教徒感到传统文化受到围攻。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困惑不安、忧虑重重的情绪。[1]这一切说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社会整体改善产生了二律背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了,资本主义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出现危机了。这一切又呼吁政府要加强管制,法律要进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