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社会学的中国化

法社会学的中国化


高其才


【关键词】法社会学;中国化
【全文】
  

  法社会学在中国出现已有一些年了,学者们译介论著、调查田野、发表心得,推进了法社会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如今,法社会学已经成为我国一门重要的法学理论学科,在学术界和法律实务部门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由西方社会产生的法社会学移植到中国,要在中国生根,并创立与中国社会文明及国情相吻合的学科,法社会学需要思考从“在中国”到“中国化”。法社会学的中国化、本土化,是植根于我国社会文化的土壤,并与法律科学的世界性辩证统一的中国化、本土化。


  

  法社会学的中国化,需要进行原创性的努力:反省西方法社会学对中国法社会学的影响;修改外国法社会学理论以适应中国观点;修改外国法社会学方法以适应中国研究情境;法社会学内容和材料的中国化;从中国历史中去创造具有中国色彩的法社会学理论;建立中国法社会学。


  

  因此,我国法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应该特别强调:(1)深入探讨中国乡土、基层和民众,找寻维持中国社会秩序的脉络和因素;(2)经济变迁中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社会分化及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社会权威的探讨;(3)中国社会阶层化及城乡之间社会流动的观念、功能问题;(4)社会变迁中家庭结构和价值的持续、改变及相关之妇女地位、劳动力和法律调整问题;(5)过渡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变迁以及社会制度的转变和重组;(6)以中国社会为对象,系统地整理其发展历史以发掘其中深深影响中国发展的特有历史、结构和规范;(7)中国社会转型期间产生的特有人口、就业、教育、犯罪等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尤其需要特别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二是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变迁、规范变化,以及其与中国文化特质之间“连续”和“变形”的程度。


  

  思考法社会学的中国化、建设中国法社会学,应该注意有关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题材或现象,如中国人的“人性”观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权威;中国古代的集体主义传统;和谐追求;中国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与社会的联系;中国的阶级特色,尤其是农民和士大夫阶级;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精英;中国的社会思想和民俗、习惯;中国历代革命中的不理性和反理性因素;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一些中国特有的概念,如道统、仁、天、理、小人、君子、阴阳、天下、权势、礼、孝、因缘、认命、报应、风水、中、和、同等。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