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体系重构初探
何鹏
【摘要】尽管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一部分, 但实际上其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有极大的独立性。由于缺乏历史给养的长期积累和高度抽象的理性思维, 再加上国家之间利益争斗因素, 现有知识产权法体系还很不完善,其理论基础极为脆弱。本文从辨析知识产权与支配权的关系着手, 探索性地提出知识产权的核心权能是“控制性传播权”, 从而全面概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 进而以此为基础力图对知识产权法体系加以重构。
【关键词】知识产权;支配权;合理使用;权利穷竭;商标权的禁止权
【全文】
一、重构的理由——现有体系乃非理性的产物
1.现有知识产权法体系乃非理性的产物。原因有二:一是缺乏抽象的基本概念,规则的制定乃就事论事,不具有普适性;二是规则的制定掺杂着国家之间利益争斗的因素。
知识产权法虽属于民法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其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有极大的独立性。就大陆法的民法体系来看,可谓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其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要素:历史给养的长期积淀;高度抽象的理性思维。而这两者正是现有知识产权法体系所欠缺的。
罗马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之后,最终为以抽象和逻辑思维见长的德国法学者所吸收,并通过诸如法律行为等一系列高度抽象的概念发展成为逻辑严密的潘德克吞体系。但知识产权乃新生事物,在经典的五编制潘德克吞体系中,德国民法学者并没有为其量身打造有关的规则、制度。近两三百年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一方面,其体系的建立从一开始就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不象民法上的物权、债权等已经过一千多年的理论积累;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迫切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因此,在缺乏理论指导和给养的情况下,知识产权法只能是亦步亦趋、蹒跚前行,其间还掺杂着不少国家之间利益争斗的因素。①相比较而言,民法理论的发展就纯粹多了。
2.非理性的表现。基于上述原因,现有知识产权法体系还很不完善:理论基础很脆弱,建立其上的体系自然也不牢靠,问题很多。笔者认为,其中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是什么权利”。这一问题在现有体系中似乎已有了答案,但事实上,所谓的“答案”中问题还不少。以著作权法为例,其第10条是回答“著作权是什么权利”这一问题的。笔者试分析如下: